“每个人都包含人类的整个形式”——蒙田《自画像》赏析
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
蒙田出身贵族,他早年学习拉丁文,在波尔多市念完中学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门读书思考。后来,他在政府部门任职,成为波尔多市议员,并两度被选为波尔多市市长,1562年他皈依天主教。蒙田自 1572年开始,直至他逝世的1592年,在长达20年的岁月中,他一直断断续续地在写他的随笔。他以对人生的特殊敏锐力,记录了自己在智力和精神上的发展历程,为后代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蒙田以博学著称,他对随笔体裁运用娴熟,开创了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之先河。他的语言平易通畅,不加雕饰,文章写得亲切活泼,妙趣横生。你很难相信然而又不得不信的是,在我们与蒙田之间,竟然有着四百年的时差,却似乎没有任何对话的阻隔。
法国散文发展到蒙田手里,进入到一个转折期:散文登堂入室,终于在法国文坛上取得了一席之地。《随笔集》倾注了蒙田毕生的心血,它集十六世纪人文主义思想之大成,行文跌宕有致,议论风生,娓娓道来,亲切随和,旁征博引,知识渊博。
这在《自画像》里也可见一斑。特别是那些随手拈来的诗句,恰到好处地用来描写与说明自己的情形,非常贴切、生动。所以,这篇《自画像》,从行文这个侧面,也同样表现了蒙田学问渊博、性格随和晓畅这样的特点。特别是对性格的展示,正如他自己在《自画像之一》里讲的那样:“因为我性爱悠闲,而且十分喜欢无拘无束,我是有心要这样做的。”
《自画像之二》,紧随着上文,写自己“尽量密切观察自己,眼睛不停地盯在自己身上”,然而,这里笔锋陡转,将笔触放到了自己的精神世界的描画上:
我发现自己的懦弱和虚荣心好不容易才敢于直说出来。我立足虚浮不稳,觉得会随时摇晃,失却平衡。我的目光无定,自感空腹,饭后却不一样……
接着写到自己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品格和感觉,譬如沉重与轻快、很短与很长、有趣与乏味、乐趣和烦恼等。
“千种易变无常的行为,万般反复不定的思绪,集于我一人之身。”这一句,对自己作了概括性的描写与刻划,引起下文,使文章由分而总,谈及自己性格的各个侧面。不仅如此,作者甚至对自己的写作,也进行了截然不同的两方面的展现。从而将一个“不断前进,复又折回,反反复复”和思想上“总不能笔直前行,它飘忽无定,东游西串”的人文大师真诚奉献于读者的面前。
两篇《自画像》,其实分别从外形与精神两个维度,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十分真实而又非常完整的自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蒙田固然有种将自己呈现出来的写作欲望,然而,你不得不承认,这里的“蒙田”,已经更多的被注入了人文主义的东西,它在一个新的高度上,以随笔这一文学形态,令读者信服地表明了这样一种思想:“每个人都包含人类的整个形式。”所以,就这篇文章而言,它的两个部分,完美地表达了关于人的哲学思想与人性定位。
蒙田在他生活的时代已成大名,但一些著名作家,如卢梭等人指责他的作品充满了“可憎的虚荣心”“表面的真诚”,然而,他却受到了伏尔泰和狄德罗的推崇,他们赞扬他的作品 “明哲善辩”、“精于心理分析”, “文风简朴流畅,琅琅上口。”
无论先哲们如何评价法国散文源头的这位大思想家,在经过四百余年的考验之后,我们认为,历史证明了蒙田与培根、莎士比亚等伟大作家一样,是一位不朽的人物,他的随笔如他自己所说的,是“世上同类体裁中绝无仅有的”伟大作品。
附:自画像
蒙田
之一
本人身材矮小粗壮,面部丰满而不臃肿。性情嘛,半开朗半忧郁,合乎多血质〔多血质〕古代生物学用语,属多血质的人可能有忧郁症。与激动之间。
“双腿、前胸,满布浓毛,” ①
身子结实,体魄强壮,虽则年事相当,但极少受疾病之苦。也许这是我暂时的情况,因为我正步入衰老之年,四十大寿早已过去了……
“年岁渐长,体魄日衰,
盛年不再,暮境即来。”②
今后的我,将不是完全的人,再不复是原来的我。我一天天消逝,已再不属于自己。
“岁月之流,渐次将我们的一切带走。”③
我的身体状况与精神状态,二者十分相称。我并不活跃好动,但精力充沛、持久。我能吃苦耐劳,但只有我主动去接受劳苦生涯的时候是如此,只有我乐于去这样做的时候是如此。
“乐然后不知艰辛。”④
否则,倘若我不能被某种乐趣所吸引,倘若不是纯粹出于我个人的意愿,而是受别的什么支配,我就会一事无成。因为我是这样的人:除了健康和生命能令我担忧之外,我是什么都不想去操心的,而且我也不愿意以身心之苦去换取任何东西。
“如果竟以此为代价,
我宁愿不要那
奔流入海的塔古斯河
夹带而下的全部金沙。”⑤
因为我性爱悠闲,而且十分喜欢无拘无束,我是有心要这样做的。
之二
我尽量密切观察自己,眼睛不停地盯在自己身上,就像一个没有什么身外事的人那样。
“不管北国谁家君主施威,
不问底里达特王因何失势”⑥
我发现自己的懦弱和虚荣心好不容易才敢于直说出来。我立足虚浮不稳,觉得会随时摇晃,失却平衡。我的目光无定,自感空腹,饭后却不一样。当我身强体壮或是风光明媚的时候,我便和颜悦色、喜气扬眉。但如果我的脚上长了鸡眼,我就会愁眉苦脸,对人不予理会。
同一匹马的步伐,有时我觉得沉重,有时则觉得轻快。同一段路这一回我觉得很短,另一回我又觉得很长。同一样事物,有时觉得有趣,有时则感到乏味。某个时候我什么都能够做,换另一个时候我什么都做不了。今天我认为那是乐趣,明天也可能变成烦恼。
千种易变无常的行为,万般反复不定的思绪,集于我一人之身。我既郁郁寡欢又暴跳如雷。有时是愁肠百结,不能自已,有时却满怀欢畅。某一时候我捧起书本,读到某些段落,会觉得美妙之极,激起内心的波澜,换一个时候再读这些段落,不管我如何反复翻阅,如何琢磨,我总觉得晦涩难懂,兴味索然。
即使就我自己所写的东西来说吧,我也有许多时候体会不出原先的想法。我不知道自己想说的是什么,我打算修改一下,加进一点新的意思,往往弄得更糟,以致失掉了原来较丰富的含义。
我不断前进,复又折回,反反复复。我的思想总不能笔直前行,它飘忽无定,东游西串。
“宛如大海上一叶扁舟,
在狂怒的风暴中漂流。”⑦
任何人只要像我那样观察自己,在谈及本人的时候,都会说出差不多类似的话来的。
注:①古罗马诗人马提雅尔的诗句;②古罗马诗人、思想家卢克莱修的诗句;③④⑥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诗句;⑤古罗马诗人尤维纳利斯的诗句;⑦古罗马诗人卡图卢斯的句子。
(选自《法国经典散文》。郑克鲁编,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