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悖论
三国人物鲜明,故事精彩,有很多流芳百世的人,也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还引来不少人写小说嘛,可了解过三国,我发现一件奇怪的事。特别是蜀国,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感觉蜀国没事总爱找魏国的麻烦,你要知道,三国中,蜀国国力是最弱的,魏国最强。魏蜀吴,魏国土地面积超过蜀国和魏国总和,人口总数也远远大于其他两国,蜀国就是不怕事,没事就出来凑魏国一顿,完了过后也没有遭到什么报复。这个现象我暂时把它叫做三国悖论,可这种悖论背后的逻辑到底又是什么呢。
假设一个封闭的大陆有5个国家,四个实力小、国土小的弱国包围中间的一个强国。对大国而言,四个小国都是威胁,所以中间的大国不得已在四个小国接壤的地方都必须分布兵力,要面面俱到,才能保证自身安全。可对小国来说,如果中间的大国把其他国家消灭了他会变得更强,下一步威胁的就是自己,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抱团取暖,合纵连横,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越主动越安全,这个时候大反而是累赘。
我们一直以来都有个误区,好像三国就是为了电子游戏设计的,整个世界除了魏蜀吴就没有其他势力了么?其实不是的,魏国国土紧挨北方,北方鲜卑、乌桓、羌、胡哪一个是善茬?曹魏北边边境上一直是兵伐不断,游牧民族虽然人数少,但一直是兵民一体,所以战斗力特别强,你说曹魏怎么能不担心,怎么能不防御呢?魏国北边直线边境超过两千公里,你说曹操不可能不派兵驻防吧!北方又瘟疫不断,兵力又要大打折扣,面对吴、蜀的挑衅,曹操真的是有心无力。
魏、蜀虽然有矛盾,最后还打了夷陵之战,刘备给人火烧连营七百里嘛,最后还死在白帝城。可两国总能求同存异,大家其实都不傻。看嘛,打完战,两国的关系不但没有恶化,反而重新找到支撑点,共同抗曹。
蜀国西边是青藏高原,南边是原始森林,都是天然屏障,根本用不着防御,吴国就更简单了,整个东南都是大海,什么后顾之忧都没有,所以两国虽弱,却可以把大部分兵力拿来防御曹魏兵力。赤壁大战过后,曹操就没有主动出兵攻打蜀吴,反倒是势力最小的蜀国屡次出兵攻打最强的魏国,反而越打越来劲,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每次魏国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要不是曹操有个司马懿,魏国早晚会被诸葛亮打趴下。吴国进攻曹魏的积极性比诸葛亮稍微差点,但多次进攻魏国,都没有收获,这样也是有原因的嘛,蜀国和魏国的边境线比较短,这有利于蜀国集中兵力,进攻又没有后顾之忧,想打你就开门打你一拳,退回来,把门一关,你爬都爬不过来。蜀道难嘛,就像剑阁,真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曹魏的政治中心在今天的河南,你看看三国地图,就知道吴国在他的正对门,就是说吴国的军队与他的核心区域最近,最近距离魏国的许昌也不足300公里,大多数还是平原,吴军攻过来你挡都不好挡。以前关羽不是一上来就包围樊城,过后就要直逼许昌了,多危险啊,把曹操吓得都要商议迁都的事了。有这样的前车之鉴,曹魏不得把大部分兵力部署来防御孙权吴国。
蜀国有盟友吴国消化着曹操大部分兵力,有这样的好基友。怎么可以闲着呢,一个字:打。吴国就比较倒霉,你是别人的防范重点嘛,所以每次就会撞到别人的石头上。
曹操最大的困难就是个大字,家业大了,要顾及的面也就多了。力量大了,灵活度就低了,这很难调和。这个悖论在现代社会也是屡见不鲜。诺基亚曾经是手机帝国的帝王,以前提起诺基亚,是多么让人仰望的企业啊。一连十多年稳坐行业头把交椅,那是手机行业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啊。成为老大后诺基亚立刻出现了两个问题。1、失去了明确的敌人。2成为了行业的全名公敌。诺基亚为了保证自己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不惜布局手机各个分类市场,当时手机还处在多元化的时代,什么直板机,翻盖机,滑盖机,从功能上有音乐手机、拍照手机、智能手机,还有商务手机、女人手机、老人手机等等等等,让人眼花缭乱。每一个分类里都有一个强大的挑战者。诺基亚为了利益最大化,也为了品牌效应得到最大的利用,那时的诺基亚简直就是机海战术啊。你一个品牌再牛,也比不过别人所有力量投入一个市场力量大吧。诺基亚也不敢在一个领域用长期集中的资源压制对手,这就可能导致他在其他方面的竞争力严重削弱。竟然不能减少战线,就肯定会收缩每条战线的资源。这个情况就像三国,终于诺基亚看到智能机有可能异军突起,统一江湖的时候,庞大的拖累也只会打他拉入看不见的深渊,尾大不掉已经病入膏肓,如果转型也形同自杀。所以他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超越,眼睁睁看着自己也走向没落。
蚂蚁多了也能杀死大象。大不一定是好事,你能掌控才能长久,小也有小的优势,灵活机动审时度势扬长避短,也可以制衡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