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黄粱者星辰玥儿风流才子

应重新评价王允的功过是非

2019-02-17  本文已影响155人  异趣盎然
图片来自网络

《三国演义》中有一位铲除祸国殃民的奸臣董卓的英雄人物王允,历来是被称颂的正面人物。

书中在第九回,当李傕、郭汜把王允杀于楼下时,特别的慷慨就义的感觉。

史官有诗赞曰:

王允运机筹,奸臣董卓休。

心怀家国恨,眉锁庙堂忧。

英气连霄汉,忠诚贯斗牛。

至今魂与魄,犹绕凤凰楼。

应该是竭尽赞美之词。

说他是心怀家国,心忧庙堂,英雄气概,忠诚不二。

确实在杀董卓这件事上,他确实是功臣,最大的功臣。一开始就计划用曹操杀董卓,而后又再用连环计杀了董卓,达成了目标。

但对于一位人物,必须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这样才能全面科学地看待历史,看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吕布杀死董卓以后,到董卓官邸郿坞,只去取了貂蝉。这也很符合吕布的心理目标。

其他董老头子的多年积蓄:黄金数十万、白金数百万,绮罗、珠宝、器皿、粮食,不计其数。

没收后,全部上交给了王允。

于是,王允大犒军士,设宴于都堂,召集众官,酌酒称庆。

图片来自网络

正在喝酒的时候,忽然有人来报告说:“董卓暴尸街头,有一个人伏在尸体上痛哭。”

王允大怒:“董卓被收伏,官民没有一个不拍手称快,这是谁呀?独独敢为董卓哭!”

马上叫武士:“把他给我抓来。”一会儿就捉来了。

众官见了,无不震惊。原来那个人不是别人,是侍中蔡邕。

王允骂道:“董卓逆贼,今日已经被正法了,国家的幸运。你是汉臣,不为国家庆祝,反倒为贼哭,为什么呀?”

蔡邕边伏罪边说:“蔡邕虽然不才,亦知大义,岂肯背国而向卓?只是因为有知遇之恩,就不知不觉为他哭了,自知罪大。希望您见谅:如果得到的结果是刺脸削足,我也会续写汉史,以赎自己的罪过,这是蔡邕的幸运。”

所有众官也都爱惜蔡邕的才华,很想救他。

王允这时说:“当初孝武帝没有杀司马迁,后来就写了史记,马上致使很多诽谤的书,流传于后世。当今国运衰微,朝政错乱,不可以叫佞臣在幼主左右执笔,使得我们蒙受诽谤非议。”

并且下令将蔡邕在狱中杀死。

图片来自网络

王允在杀蔡邕这件事上,太过了。蔡邕是蔡文姬的父亲,是大才子、大名人。

王允一上台就心狠手辣,下此毒手。蔡邕只是个文人,关在牢里还不放过他。并且蔡邕为董卓哭,只是觉得董卓当初重用了自己,出于感恩而已,并无其他用心,也非存心作对!

他手上又无军队,这样的人是忠臣、大才应该有心收用他,而不是整他、杀他。

王允从中没得到任何好处,只是出了胸中郁闷之气。但打击的却是知识份子、名人名士整个阶层。

还不准人写史书,打击面太广,令天下人心寒,自己无形中给自己树敌甚多。

董卓上台后滥杀了很多无辜老百姓,罪大恶极。王允刚刚上台,同样杀名人名士,这不也是一朝得势,滥用酷刑吗?!

直接导致王允自食其果,丢掉江山的也是太过逼人太甚,导致的“狗急跳墙”。

董卓手下李傕、郭汜、张济、樊稠逃居到了陕西,派人到长安上表请求赦罪。

可王允这时照例是大好时机,收伏人心、降伏异已,可他却说:“董卓的专横跋扈,都是这四个人扶助的;今天虽然大赦天下,独独不赦免这四个人。”

当使者回报李傕。李傕说:“求赦免不能,各自逃生罢!”这时谋士贾诩提议:“不如杀入长安与董卓报仇。事情成功,奉朝廷以正天下;如果败了,再走也不迟。”

这就演出了历史的另一幕,这四个人攻进长安,控制了朝廷,把王允全家杀了。

如果王允不一意孤行,反过来用绥靖政策,整合、笼络董卓旧部,慢慢分而治之。

同时也可让饱受战乱的国家,有一个休养生息时期,那结果就不可预料了,说不定与此结果完全不一样了。

别忘了,那十八路诸侯,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折腾了一场,没了下文了。

全因你王允捷足先登,用连环计不声不响解决了董卓,他们还正在虎视眈眈呢?

所以王允还只是有计谋,缺乏真正坐江山的雄才大略。他只能成为过渡性人物,成了殉葬品!

他本来还有机会东山再起,又错失了。

当四路军马冲进长安城时,吕布左冲右突,拦挡不住,引数百骑往青琐门外,呼王允说:“形势紧急!请司徒上马,同出关去,别图良策。”

可王允说:“若蒙社稷之灵,得安国家,我的愿望呀;若不能获得,则我奉身以死。临难苟且,我不为也。为我谢关东诸公,努力以国家为念!”

吕布再三相劝也没用。

看起来他是正气凛然,换一个角度,他没有审时度势,不变通。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王允完全可以用他的聪明才智和吕布或其他各路诸侯,合纵连横,达成一致,再谋宏图大业也不迟!

王允此时只是赌一时义气用事,以此来看,成王成霸业确实尚欠火候。

王允即使最忠心最英勇,但历史还是选择淘汰了他⋯⋯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