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记本哲思

【原创】“神”与“性”,在人间的两种命运

2017-02-01  本文已影响86人  不忘思考

引语:一场关于“神”与“性”的讨论。为什么我们选择认为神存在,而把性雪藏于脑?


你信仰“神”吗?

我信“神”,不过,我信“神”是由于我怕“鬼”。

若从小你的家人、周遭若告诉你:“孩子,‘神’是无处不在的,所以你需要帮助他人,‘神’会时刻庇护你的。”

尽管你也怀疑“神”的客观存在性,但由于证明“神”的客观存在性与证伪“神”的客观存在性都是不可能的事件,所以你索性选择信仰“神”的公正无私和强大力量。

可,若从小你的家人、周遭告诉你:“孩子,‘神’是虚构的存在,只有你自己才是行为的主人,‘神’不可能帮助或惩罚你。”

尽管你也怀疑“神”是可能存在的,因为太多的事物都需要“神”作为超物质的存在来解释,否则你就会陷入彻底的“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中,但是证伪“神”的客观存在性与证明“神”的客观存在性都是不可能的事件,所以你索性选择了相信“人”而非“神”是万物的主宰者。

在生活中,有很多假定、预设、陈述都是不可能证明,也不可能证伪的,但我们作为普通人仍然需要安心的生活,我们就开始投机性地或者按照掷硬币的方式选择我们的立场,因为无论如何站队,这些无从得以检验的假定、预设、陈述都能够得到一半一半人群的支持,并且各自的精英群体都为他们的立场寻找数不计数的支持“论据”。

这些假定、预设、陈述最后都成为了道德伦理的战场,而我们都知道所有的道德伦理都不过是“情景”之下的权宜之计,到底“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只有“天”知道。

老人要不要扶?

有的人认为“该扶”,而有的人认为“不该扶”。

各方都有自己预设的情景,然后通过他们的论证,最后得出了他们关于“该不该扶”的论证。

因为我们没有一个“超道德标准的‘神’”存在,我们所有的道德伦理都不过是附加在“情景”条件基础上个人成本-收益的投机考量。

比如,当一个老人摔倒在地,我们去扶之前,需要考量该老人是否有勒索钱财的嫌疑,而那个摔倒的老人也可能考量她是不是有钱的主子?

若扶人者个人认为老人会勒索钱财,他根本就不可能去帮扶,尽管可能该老人根本不曾想过要勒索他人钱财,她只不过确实需要帮扶。

又若摔倒的老人个人认为帮扶者是个有财的主子,那她可能就想要选择她中意的那个人来扶她,并趁机勒索一笔不菲的财务,尽管可能帮扶者属于热心肠的中产阶级。

因为我们消灭了“神”存在的可能,好与坏就变成了一个具有投机性的情景语义。如果整个社会信仰“神”,坚信“神”无时无刻不在观察我们的行为和思考,那摔倒的老人想趁机勒索财物的想法就会被压抑住,因为她相信“神”会因为她的不好行为而惩罚她。

接下来我们谈谈另一个话题——“性”。若从小你的父母、周遭告诉你:“孩子,‘性’是不好的,是肮脏的,是亵渎神明的。”

我们假设你从此相信了此种说法,但你也曾怀疑:“为什么有那么多新闻是与‘性’相关的呢?如果‘性’是肮脏的,那为什么当下的中国人们热衷谈论‘性’呢?”

这里的“性”与前面的“神”都是在小时候从家人、周遭那里获得的概念,但不管他们怎么选择其立场,“性”与“神”作为概念性的描述却有着巨大的差异。

“神”存在与否是不可以证明或证伪的,但“性”肮脏与否确实可以实践并证明或证伪的。

若你小时候认为“性”是肮脏的,但当你到达青春成熟期,你尝试了“性”(不是毫无原则的),而你却觉得并不是肮脏不堪的,反而让你感觉到人类天性的解放,然后你就自动纠偏了你从小获得的那个关于“性”的陈述,尽管这个证伪过程可能需要20多年才能够完成。

这个社会更多地需要科学精神,很多人提出了太多不能够经过证伪的“概念”,如果能够证伪他们,那可能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等待,比如“中国的皇帝制度”、“中国的农耕经济制度”、“中国的文字狱制度”、“中国的民族政策制度”等。

当我们遇到这些难以证伪的概念,我们需要以“神”在场的虔诚态度问自己的立场,而不要做一个情景伦理下的“投机者”。

注本文系原创,转载请联络:xiwangzhixing0001@163.com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