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方法,治好90%拖延症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叮叮叮”
小李的手机一直在震个不停。锁屏界面一直都在弹出一个提示框:你有一条未读消息。
小李知道又是领导在催工作了。“消息发这么急的也就陈总了,什么时候能有个女朋友这么催我啊。”
他一声叹气,暂停了屏幕上唱得正嗨的华晨宇切换到了ppt界面。
ppt上空空如也,映衬着惨白的底版。显得有些许瘆人。
“按这个进度,晚上又得通宵了!” 小李开始挠头抓耳,后悔自己怎么这么没有自控力。
“本来计划上午把报告写完的,为啥我就那么没有自制力呢?一整天都用来刷剧了。”
“这个部分要去网上找资料,那个部分要上个项目的总结,还要找小张。还有结论部分到底怎么写也是完全没想法啊…”
正当他准备一鼓作气把报告搞定的时候才发现写个报告可不是上App点个外卖这么简单。
“算了,那就先点个外卖补充一下体力吧。”于是他十分熟练地打开外卖App点了份鸡排饭。
“骑士已出发,大概需要30分钟。”屏幕上显示。
“那就趁这段时间把《歌手》补完…”
很多人应该对这个场景十分熟悉吧?是的,这就是拖延症晚期患者的日常生活。大部分人都对拖延症深恶痛绝,但是为什么我们却摆脱不了它呢?
来自美国APS journal的一个研究报告给了我们一个解释。其中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
“The present evidence suggests that procrastinators enjoy themselves rather than working at assigned tasks, until the rising pressure of imminent deadlines forces them to get to work.”
大致意思就是说拖延症患者认为工作就是受苦。而他们受不了这个苦,不想脱离自己的舒适圈,直到被完成不了工作的恐惧所支配,才在压力的驱使下去被迫完成工作。
拖延症就是自我约束力不足的表现。这似乎是句废话,要是能控制住自己谁还拖延啊。但是别小看拖延症!很多学者把它和酗酒、吸毒等行为联系在一起。而且研究显示,拖延症也会对一些心理疾病产生影响,其中包括抑郁、自卑、焦虑和行为失调等等。
害不害怕,崩不崩溃?一个小小的拖延症都要给整成绝症似的。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其实搞定拖延症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有个专治拖延症的小方法它叫做“十分钟法则”。有了它,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拖延了!这个名字是我给他起的,也有人叫它“五分钟法则”。随便啦,意思差不多就成了。而它的主要内容就是先干十分钟再说,对就这么简单!
当然也没这么简单啦。其实我们可以仔细思考下当我们拖延的时候我们在想什么?是不是“这个方案好难啊,完全不知道怎么写!”或者“这么多碗要洗到什么时候啊!”总而言之我们拖延的原因就是对要做的任务感到压力山大。就是觉得问题太难、太烦,于是选择拖延、选择逃避。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工作就是把这个表格打印一下,或者把这个文件发给哪个同事,那么我们还会拖延吗?不会了吧。
症结找了,那就照方抓药!这个办法就是把原来的任务给拆解成十分钟就能完成的小任务。比如你本来要写个报告,那就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花十分钟列个提纲,或者花十分钟找一下资料,再不济花十分钟写个标题。我们的前任“公公”王健林王总不是也鼓励我们:先定一个小目标嘛。
其次,心理学有个效应就是往往你觉得很可怕很艰难的事情一旦你身处其中了往往会发现也就那么回事儿,我把它叫做“也就那么回事效应”。所以,干多少不重要,干起来才是最重要的。一旦你干起来,就会发现原来这事也没有想象的那么艰巨和繁琐了。
感谢您能读到这,希望您能从我的分享里得到一点点小小的启示,这也是我分享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