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轴心时代”——先秦
在二三百万年,人类文明之光在中华大地上冉冉升起,古人类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开始诞生,我国和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巴比伦)和古印度是人类的四大发祥地,这四大人类的发祥地最早诞生的地区是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
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和两河流域出现早期的国家。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和希腊半岛的雅典的文化繁荣几乎是同步的。
先秦的文化大致上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奴隶社会、陶器时代。先秦还有好些我们不知道的特别牛的地方,先把发展的整体框架捋一下。
一、旧石器时代
发现最早的古人类地址和化石,元谋人距今170万年。在20世纪20年代考古挖掘出距今70万年志20万年的北京人,地址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大量的石器和石制品,是世界公认的“北京之家”。那个时期古人类已经会用手打制石器、会磨光打孔和人工取火,这也是人类和动物划分的重要依据。到山顶洞人时期,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靠和母亲的血缘来确定,劳动关系是共同劳动,物质分配是共同消费,是一种集体式的生存模式。
二、新石器时代
在距今七千年到五千年之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母系社会发展到了非常繁荣的时期,经过历史的考证,在长江流域生存的河姆渡人,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已经开始种植水稻,时间上居世界第一位,半坡人也掌握了种植粟的技术,也就是说,在那个年代我们就开始以这两种谷物为主食,和我们现在的主食是一致的,首先解决了主要能量的来源,只有主食的生活是不完整的,他们同样发现蔬菜的重要性,开始种蔬菜。在那时人类已经有审美的观念,开始种麻,通过纺织为自己织麻布,制作麻衣,在生活层面,用彩绘的陶器作为做饭和盛放食品、水的器皿。
到了大汶口时期,也就是四五千年前,人类发展已经进入了父系社会,开始有了家的雏形。
在生产工具上,已经会通过打磨制作自己需要的工具。种类也不在局限石器上,骨类、玉器也开始制作使用,那个时期已经开始出现犁,已出现红铜黄铜制品,相应的抛光和雕刻技术也得到相应发展,在生活用品上,更加精细化,开始养蚕缫丝,纺织上开始丝织技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养蚕和丝织的国家。
社会结构上不在浑然一体,开始有贫富分化。
在距今四五千年黄河流域,人类出现了部落联盟,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打败了蚩尤部落,华夏民族的开始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部落首领的选拔是禅让制。据《尧典》和《舜典》记录,尧帝任命鲧来治水,九年没有治理好,鲧被舜处死,后用禹去治水。他还任命益掌管山林穿泽鸟兽,开创了掌管山林川泽鸟兽的“虞衡”制度。舜对官员进行三年一考核,赏罚分明,通过九年的连续筛选,把无能之士纷纷淘汰,选拔贤能之士安放在首要的位置。通过《舜典》对我们的启示是环境的治理是头等大事,把天下的大事当做己任的人(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治理好黄河水)才是人间至尊,才配得上王冠。
在《禹贡》中提到大禹治水、划分九州,并记载了山川。土壤、物产、贡税等。其中九州的划分是以河南为中心,税赋分五服,以国都为中心,500百里为单位,向外第分。土壤也是根据颜色进行划分,田赋分九等。对山水的定位是是根据有通称和专称,对土也有专称,对地域的通称有岛、邦。具体的地域有专门的名称。方位有阴阳和东南西北、四隩、四海。里程上用里,量词到十、百。那时仓颉开始制字。
文化多是神话色彩,展现出人定胜天的精神。比如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自然灾害神话。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
精神内涵:
围绕人的生存主题;神话中的英雄人物充满昂扬斗志、神异能力、英雄气概;情感浓烈,塑造形象鲜明,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对后世的影响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开创为人生的主题;神话作品是后世文学创作的源泉。
先秦还有给我们留下好些中华典故,在这些典故中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做人的格局和胸怀。下面举了几个重温一下那时淳朴朴厚的民风。
孝——孝感天地的舜。以德抱怨感动天地。
三过家门而不入——禹,功德立天下。
阵前倒戈——周武王、商纣王,得人心者得天下
一鼓作气——曹刿,士气很重要,利用好士气更重要
老马识图——管仲,了解常识很重要
一鸣惊人——楚庄王,有高能的人一出手就不同凡响,我们的基因里都非常重视有真正才能的人。
退避三舍——晋文公,建立在双赢上诚信才会赢。
高山流水——那时人们就非常珍视人和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这些典故可以看出了华夏民族的精神魂魄。
下面就让你感受一下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有多牛。先从实力上开始。在春秋战国,我国的水利工程已经开始了非常完善的水利工程,将池塘、胡泊、河流、运河连城一体,既可以防旱抗涝还可以灌溉农田,同时兼顾养殖业。
这就是陂塘技术,早在公元前605年以前的楚国的期思陂,距今2600年,蓄水容量73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4、2万公顷,是孙叔敖支持的大型引水灌溉技术,在今河南固始县内开渠引水,形成渠陂结合、”长藤结瓜式“的灌区。
当时的雅典的全国的耕地面积还达不到这蓄水池的能浇灌的面积。
当时的养殖业也非常成熟。
还有更让人惊奇的,在战国时期,我们还掌握盐碱地改良技术,能把海边的盐碱地改良成耕地,还有更棒就是我们开始使用封田技术。把滩涂地充分利用起来,通过技术改造和机械排水的方式进行改良。
在先秦时期,通过对育种和植物的科学的研究,发明了套种技术,这是一门非常先进的技术,各种套种的农作物,不但在外形上互相不依补益,还在营养上互相给予,比如黄豆和玉米套种,不但有利它们生长还高产,黄豆为玉米提供了氮,植株矮有利于玉米透风透光,玉米反过来又可以为大豆遮挡一部分日晒,黄豆是短日照植物,这样两种植物相得益彰,互利共生,更有利于粮食的生产。
先秦还有更牛的,就是开始反季节蔬菜的种植,通过了解不一样的气候特征,进行种植相应蔬菜,这是对自然科学实际应用。
还有在植物的改良上上,我们国家为世界提供1/5的品种,遥遥领先世界各国。
在制糖业上,我国是第一个掌握这门技术的国家,在蔗糖、蜜糖和麦芽糖的制作工艺上更是无与伦比,不但在技术远超过古罗马,同时碾压印度。
在养殖业方面,在先秦时代的耕牛和养猪都是受法律保护的,我国是全世界养殖技术最高的国家,甩了古罗马好几百年。
发达的养猪业背后,也带起先进的制肥技术,制肥技术是农业发展,国力发展的重要的核心技术。老言古语说的好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古人制肥工艺非常考究因植物的不同而制定,厉害吧。即使现代人让她养个花试试都不知道用什么肥,还要找百度。
这核心技术也是领先世界,没有之二。
我国还是第一个养家禽的国家。鸡是我们第一个开始孵养的。而且鸡那时已是非常普遍。这种家禽的喂养是最为经济实惠而且回报高,为我们提高双重的优质的蛋白,由此可见古人的眼光有多独到和前瞻性。
还有就是在农具上制造上,我们经历石器、陶瓷、青铜最后通过冶炼铁制作出更适合农田耕作的铁器。这也为先秦以后农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且在那时通过耕牛和铁器的连用,让其他文明古国难以望其项背。我们可以翻阅历史查阅。
那时我们因为农业技术在当时是非常发达的,也就是说我们的食物是丰盛的,而且我们先人的身高当时也是在世界上可以说是最高最强壮的,在我们学历史这段时间,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的身高至少是180厘米,有四川广汉三星堆的青铜人为证。那时人的寿命也是非常长的,轩辕部落黄帝117岁,尧是118岁左右,舜100岁左右,禹108岁左右,神农活了120岁。
还有关于丝织业。酿酒业、饮食业、陶瓷业、建筑业等附带的行业更是占当时世界的头筹。
在思想和文化领域,先秦文化也是发展到了几乎达到了人人向往的和谐盛世,在孔子收集整理的《书·虞书》里面记载了尧舜禹的事迹:
尧典
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
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作《舜典》。
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厎可绩,三载。汝陟帝位。”舜让于德,弗嗣。
皋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协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敬哉有土!”
从《虞书》的记载来看,尧舜禹禅让制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尧舜禹都是心系天下的大德之君。孔子称之为大同社会,并在《礼运》进行如下赞颂: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从这段历史记载可以看出,我们是德贤立国,以信立邦,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那时没有盗贼,外出都不用关大门,世风清明。
在西周乐教传统的完善和发展成礼乐制度,周代的礼仪制度影响中国历史几千年,是社会运行的金科玉律,它涉及面非常广,非常有仪式感,现在民俗中,结婚生子和送终都是要讲究一定的礼仪的,每次举行这种仪式时,参加的人表情都受这种氛围的影响,表情和言行表现也是和平常不一样的庄重正式,正是《周礼》中的嘉礼的延续,到现在它的影响力并没减弱。
礼仪之邦的美誉是一种历史传承也是我们的骨子一直流淌的人文素养,是我们为人处事的原则和根植于内心的修养,人看似是自由,懂礼仪的人的行为举止在举手投足之间就流露出一种做人的高贵。
礼仪与其说是规范了人和人之间的相处的规则,不如说它更人让感到做人的庄重和尊严。我们有时看到有些社会现象会感叹一句世风日下,我觉的这种现象的发生的根源就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人就是把做人的庄重和尊严弄没了,把自己降级了。
在先秦历史中诸子百家的思想更是卓越远见,博学广识,对人类发展的高深洞察,把中国文化发展到登峰造极的高度,这段时期的文化是中国的轴心文化。
当时诸子百家对后世影响最深的有下面这几位大家:
1、老子
老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上善若水”。他提出道的理论,遵循道,尊重自然规律,对规律要运用而非破坏,才能和自然和睦相处。
他还提出“慈善”、“遵道贵德”、“知足常乐”这些对后世都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2、孔子
他的核心思想是“仁”。通过仁政管理天下。
孔子的第二个治世理念是要遵循“礼”,他强调的礼就是《周礼》。他是《周礼》的维护和继承者。他赋予了礼新的意义,是以“仁”为核心的,而不是像《周礼》那样只服务小部分的上层社会阶层。他的政治理念是“德治”,希望统治者以德为统治手段,通过理解、感化、晓谕、教育等方式对民众进行感化和顺治,而不是通过严刑峻法去强加管制。
在教学上,孔子是第一个提出“教学相长,终身学习”的人,他提倡对待学生一视同仁,“有教无类”,并提出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寓教于乐”重要的教学理念,这超前的思想到现都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孔子对学生的教育是言行身教,他的一生正直、善良、谦虚、有礼,勤奋好学,对真理、理想和完美人格充满追求,严己厚人,爱国关心百姓,他完全具备了圣人做人的标准。
3、墨子
墨家主要核心思想:兼爱、非攻、非命、尚贤、尚同、非乐、天志、明鬼、节用、节葬。因他的最重要的是兼爱非攻。主张公平和正义。
墨家思想在逻辑学、光学和物理学方面的技术应用研究也非常先进,到现在也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4、庄子
他的核心思想是“道”。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不求名、不求利,淡视生死。他是对个人生命思考最多的人,他赋予了生命更多的意义和追求,把人从现世中解脱出来,更注重人在宇宙中存在的价值。
5、韩非子
他核心思想是建立君主集中制。主张“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他定义的”法“包括法、术、势,法指的是成文的法令;术是统治和控制、驾驭民众的技术。势是指统治者的气势和威望。
虽然和现在的法不是同一个概念,在那个时期这种博大精深的思想在世界领域都是非常超前的领先的。
以上都是对后世和世界影响非常大的思想家,他们达到的思想境界是后人望尘莫及。
先秦时期的天文和物理医学也非常先进。
中国在世界的轴心文化发展中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