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四时•风物

读《玄奘西游记》有感

2023-05-23  本文已影响0人  海底浪花

                  读《玄奘西游记》有感

          钱文忠教授的《玄奘西游记》上部读完了,掩卷长思,不禁被这位传播佛教文化的大学者的经历所震撼,而更令后人佩服和学习的则是玄奘身上所体现的一种不畏困难、坚定的信念和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

        其实,我们许多人对于唐玄奘的了解大多是通过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或者更多的是《西游记》的电视连续剧。电视剧中,唐僧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善良又善恶不分,执着又胆小怕事,喜欢絮絮叨叨的那么一个人。然而历史上真正的玄奘却与众不同,与电视剧中的形象区别很大。

        玄奘俗名陈祎,又名唐僧,他跋涉十多万里 ,历时十七年,远赴印度取经,并著有《大唐西域记》。玄奘的西行之路,被现代认为是一条由信念,坚韧和智慧浇筑而成的求知之路,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那么,真正的玄奘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玄奘出生于一个名门望族,祖籍颍川,也就是今天的河南许昌。他是一个高干子弟,祖父陈康官至国子博士。父亲陈慧,也是一个学业非常出众的人,官至县令。也就是到了玄奘父亲这一辈,陈家实际上已经从高级干部降到了中层干部,家道开始中落。玄奘出生于隋朝开国皇帝文帝的开皇十二年。父亲陈慧因为隋朝政治腐败,很早就辞官在家,亲自教育玄奘,给他讲儒家经典。

        玄奘从小就很聪明,有书云:早慧如此。有一次,当父亲给玄奘讲《孝经》时,年方七八岁的玄奘突然站起身避席,父亲觉得诧异,玄奘却说:“曾子闻师命避席,某今奉慈训,岂宜安坐?”可见,玄奘能闻一知十,聪慧好学。玄奘走上佛学之苦,是受他的第二个哥哥长捷法师的影响,玄奘的父母大概是在玄奘十岁左右双双因病去世,玄奘便跟着他的哥哥到洛阳的净土寺开始学佛。他学习非常非常勤奋,被一个名叫郑善果的大理寺卿剃度,成为一个真正的僧人。在与哥哥在洛阳的六年里,即他十九岁之前,他一直在洛阳学习佛经。

        在洛阳浓厚的佛教氛围中,玄奘勤奋好学,少年时期就在佛学圈声名大起,真的是一位佛学天才。为了求得佛学的真谛,他下四川,上长安,辗转求学。但是唐玄宗并没有和玄奘结为兄弟,玄奘也没有在长安停留太久,而是在成都如饥似渴地学习佛学。二十一岁,玄奘正式受戒,也就是成为一个真正的僧人,也获得了官方正式承认的僧人资格,也在整个学术范围内获得了众人的认可。二十四岁,他不满足于所学去长安,继续学习佛典,二十八岁,离开长安,走上了西行求佛之路。

        玄奘从长安出发,准备偷渡去印度学习佛法。但是到凉州就被勒令返回。一心求法的玄奘竟冒着生命危险,继续西行。在被地方官员李昌所救后,仍有被通缉的危险,然而在这个时候,玄奘的马死了,两位陪行的僧人也离开了,孤身一人只能到一座庙里去求佛保佑,幸运的是遇到了老胡人,送了他一匹瘦老赤马孤身而行。他度过了水流湍急的葫芦河,但为了绕过玉门关,他通过了沙漠,偷越重兵把守的边关五烽。玄奘刚到第一锋,就在取水时被守关的将士捉拿,校尉王祥发现玄奘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高僧,提出只要玄奘答应去他的家乡敦煌去弘法,就可以不追究他的罪名。(未完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