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心理课小游戏:“马上做”VS“等一等”

2018-04-03  本文已影响0人  彦玲

课堂上,我抛给一年级小朋友一个问题:小朋友,你们认为马上做比较好还是等一等比较好?为什么?

“马上做比较好,因为做完作业我就可以去玩了。”

“马上做比较好,如果你不马上做完,就总是拖拖拉拉的。”

“马上做比较好,不马上做,妈妈就说,你快点快点。”

“等一等比较好,比如我生气了,我就等一等再讲话。”一个声音小小的,但是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她之后,“等一等比较好”的呼声多了起来。

“等一等比较好,如果马上做,就会把字写的乱七八糟。”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父母或老师常常发出“马上做”或者“等一等”的指令。比如:

“现在不是玩的时间,你马上去做作业。”

“妈妈你快过来帮帮我!”“等一等,我把这里弄完。”

“我想出去玩。”“不行,你得先做作业,等会才能出去玩。”


1966年,斯坦福大学WalterMischel博士在幼儿园进行的有关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学经典实验——棉花糖实验。在这些实验中,小孩子可以选择一样奖励(有时是棉花糖,也可以是曲奇饼、巧克力等等),或者选择等待一段时间直到实验者返回房间(通常为15分钟),得到相同的两个奖励。历时30年的跟踪研究,研究者发现能为偏爱的奖励坚持忍耐更长时间的小孩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如更好的SAT成绩、教育成就、身体质量指数,以及其他指标。然而现在有疑问提出,自制力,而非战略策划能力(strategicreasoning),是否是影响行为的因素之一。

“马上做”和“等一等”总是这样相伴而行。我们需要马上做一件事,其他的事情可能就要等一等。我们要怎样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马上去玩,而要等一等才能玩呢?我们要怎样告诉孩子,为什么上课的时候要把玩放下,而要马上把注意力捡起来?我们要怎样告诉孩子,为什么作业要马上做,而玩要等一等呢?一个是想做的,一个是应该做的,孩子要怎样抉择?

在中小学学校心理辅导中,我们会看到,也许一年级的孩子表现出来的仅仅是想把作业拖到周日来完成,而七年级的孩子甚至等不到放学,就想玩游戏。为了游戏,甚至放弃学习,直接睡在家里24小时以游戏为伴。


[经典心理实验]棉花糖实验_标清

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我们去分辨然后做出选择,哪些事情要马上做,哪些事情要等一等。我们怎样让孩子明白等一等是为了等待那个更有价值的结果,并愿意做出一致的行动?


冯彦玲,安宁市基础教育发展中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训员

云南省社会心理学会理事  学校专委会副主任

安宁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兼职心理咨询师

原创,如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