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谈写作散文

写些什么是有价值的?

2018-01-24  本文已影响48人  木华益

知道了很多道理,可是,要做起又是另外一回事。我举几个真实的例子:

有一个同事,说话时有一个口头禅,每当他跟别人讲什么的时候,总是喜欢用一句:"知道吗?”或者“你这都不知道?”,且带有很强的质问语气,这让我很不喜欢。

我承认既然他能够说出那些话,说明他还是知道一些事情的,可是,这对于他的工作要有什么用呢?(他的业绩据我所知一直是公司落后的那一拨人)

这个就像你能够背诵全中国所有的地名,可是,却哪也没去一样,有什么意义呢?夸夸其谈。

有一个道理是,正确本身并无太大价值,若你是正确的,大家也是正确的,那你就没有任何相对优势;若你在正确的同时还能特立独行,那你就很可能很有价值。

事实上,知道本身的作用不大,真正起作用的是比别人更有高度的认知或者比别人更有深度的认知。

若想知道梨子是什么味道,最简单粗暴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拿一个梨子直接去吃。而不是去想梨子是什么味道,也不是去问很多人梨子是什么味道,更不是等待别人给梨子吃你才去品尝梨子是什么味道。因为当别人都吃过梨子,说梨子好吃的时候,这个已经是常识了,没什么意义了。

前两天,我刚写了一篇文章《关于习惯养成,我的几个建议》,本来主要是为了复盘习惯养成的一些方法论的。可是,昨天却因为一天没做成什么事,感觉挺没成就感的,一些计划行动起来也感觉挺吃力的,执行力也明显打了折扣!

看书后知道了一些道理,一切的“半途而废”,其实最合理的科学解释是:重复与应用的次数不够。内化过程没有完成,大脑皮层沟回构建失败,应该建立的神经元关联不够以致断掉,回到了原本没有关联的状态。

生产就是反复应用那些通过重复而完成了内化的新技能,通过产出反过来进一步强化那些新技能。没有产出的教育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写作。写作是反复思考并反复输出结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更强的逻辑能力被内化,更强的表达能力被内化,更强的沟通能力被内化,更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被内化。

重复就是内化的过程。开车的人从刚开始的笨拙到后来的熟练,最终达到方向 盘就好像长在手上,刹车、油门就好像长在脚上的程度,就是内化的过程。而卖油翁说的“无它,手熟尔”就是内化完成的结果。

上周周末,我挑战完成30公里,实际完成公里31.72公里(之前最远距离23.79公里)。

跑完之后,感觉良好,并没有那种要死去的感觉。只不过是完成了自己的一个目标而已。

在这个过程中,从第25公里后,我就感觉到了抬腿的困难,全身没有了那种可以自然而然弹起来的感觉。但是,心中有信念:我今天一定要完成目标。

于是,我真的就像村上春村说的一样,脑子里不停地给自己念咒语:有些鸟儿注定是关不住的,有些鸟儿注定是关不住的,有些鸟儿注定是关不住的......想象自己成为一只飞翔的鸟儿!

就这样,我真的感觉有动力多了,一公里一公里的跑,跑到快完成任务时还禁不住加了一把劲。

其实,村上书里说的那句“咒语”是: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Pain is inevitable.Suffering is optional)

当然,我说这件事并不是为了夸自己,而是举例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你应该转变思维,让自己成为一个可以完成的“那个物种”。

关于写作,通过一年多时间,我并不想再谈日更不日更的问题,因为很多时候写不出东西,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你输入的太少了或者根本就没有输入,说直白点就是看书少了,或者是经历的事少了,思考的少了。只要是你每天都能吸收一些不同的东西,然后让吸收的东西在脑子里多一点点逗留,一定会有一些想表达的东西。

这个就像奶牛吃草一样,只有大量的吃草,才能挤出那么一些牛奶出来。

回到我今天的主题:写些什么是有价值的?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能够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

如何做到真实记录?说实话,这个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容易是把你想说的记下来就好了,难的是如何真正找到那些你内心深处想表达的东西,且那些东西能够不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再次读起来,还有那么一些些意思,有那么一点价值。

这就是我这衷爱的原创。(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