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郭襄:所爱不得,百年孤独
从前看金庸,只记得张三丰是一代宗师,武林泰斗,是一个看似已超脱于尘世之外的白发老人。
后来看金庸,才知道他也曾年轻,也曾坠入红尘,他爱一个女子爱了一生,用尽他的百年岁月。
01
张三丰少年时叫张君宝。
13岁那年,他在华山之巅遇见一位姑娘,姑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郭襄。
那时张君宝跟着师傅觉远大师一路追讨盗了少林寺藏经阁内《楞伽经》的潇湘子与尹克西两人,张君宝武功不高,不敌尹克西,明显落于下风。恰巧这时杨过小龙女还有郭靖黄蓉郭襄等人也在华山之巅,见张君宝被逼近绝境,郭襄忍不住开腔:“小兄弟,出手打他啊,怎么你只挨打不还手?”
觉远忙道:“不可,勿嗔勿恼,勿打勿骂!”郭襄叫道:“你只管放手打去,打不过我便来帮你。”张君宝道:“多谢姑娘!”挥拳向尹克西胸口打去。
等到风波结束以后,郭襄回头过来,看到张君宝头上伤口兀自汨汨流血,于是从怀中取出手帕替他包扎。
张君宝心生感激,第一次仔细打量这位善良漂亮的好姐姐,却见郭襄眼中泪光莹莹。此时听得杨过杨大侠朗声说道:“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说着袍袖一拂,携着小龙女之手,与神雕并肩下山。
张君宝望着那双神仙眷侣,再看看眼前哭得满脸是泪的姐姐,霎时懂了什么。
02
第二次相遇,已是三年以后。
郭襄忽然来了少林寺,还是同一个目标——想从无色禅师这里打听到关于杨过的一些蛛丝马迹。这些年她牵着一头小毛驴走过天南海北,始终没能找到他。
当然这一次,也还是败兴而归。
郭襄下山的时候,张君宝跟在她的身后,不是紧跟,她走三步,他就走一步,始终不敢离得太近。郭襄回头了,认出他就是三年前在华山之巅与她有过一面之缘的那个小兄弟。
“张兄弟,你也来送客下山吗?”她忽然回头笑着问。张君宝猝不及防,红着脸应了一声:“是。”
郭襄便从怀里摸出一对铁罗汉玩偶,塞到了张君宝手里。这对铁罗汉上了发条,就可以打一套最简单的少林拳,她说:“这个给你玩”。
骑上毛驴,她继续她的漂泊。
张君宝站在少室山下,手握铁罗汉,目光紧紧追随着她。
远桥、莲舟、岱岩、松溪、翠山、梨亭、声谷,此时少室山下的一景一物,都深深镌刻在少年的心上。
03
第三次相遇,仅是十天以后,只是张君宝的命运已大不一样。
只不过是从玩偶铁罗汉上学了几招拳法,张君宝就被少林僧人诬陷偷学经书,遭到追杀。觉远大师为了保护张君宝和郭襄,将两人装在铁桶里,挑着狂奔数十里,最后气数已尽,坐化身亡。
两人捡了些枯柴,将觉远大师的法身焚化了。不能再回少林寺,此时张君宝只觉天地茫茫,却无自己的安身之处。他垂泪道:“郭姑娘,你到哪里去?我又到哪里去?”
郭襄心有不忍,将手腕上的金丝镯相赠,嘱咐他去找她的父母,以求安身立命。
“张兄弟,少林寺僧众尚自放你不过,你诸多小心在意。咱们便此别过,后会有期。”
数年前,杨过最后一次和她告别的时候,也说过这样一句话:“咱们就此别过。”
只是后来,相见太难。
04
张君宝后来并没有去投靠郭靖黄蓉,这个小小的少年郎,在去襄阳的路上转了个身上山。饥食松苍,渴饮山泉,潜心修炼,开创了照耀千古的武当一派。
张三丰这个名字,响彻江湖。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少年子弟江湖老,红颜少女的鬓边,终于也见了白发。
“郭女侠走遍天下,找不到杨大侠,在四十岁那年忽然大彻大悟,便出家为尼,后来开创了峨嵋一派。”
24年后,郭襄创立峨眉派。
从此,一人在武当苦心修行,一人在峨眉孤灯常明,后会再无期。
若说两人没机会相见,必定是假的。但张三丰硬是没给自己这个机会,就像他的弟子俞莲舟说的:“恩师与郭女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后,此后没再见过面。”
他知道郭襄心中念念不忘于一个人,不打扰,便是对她的柔情了。
不仅如此,他还建立了武当峨眉世代交好的制度,规定武当弟子,永不得与峨眉弟子动手。
05
有人说,郭襄大彻大悟创立峨眉,必定放下了杨过。可是她收的第一个徒弟,就取名为“风陵师太”,当年的风陵渡口,是她和大哥哥杨过相遇的地方。
有人说,张三丰练神功绝学,成为一代宗师,必定放下了郭襄。可是他的徒弟“武当七侠”取名远桥、莲舟、岱岩、松溪、翠山、梨亭、声谷,就是当年他在少室山下见郭襄时的美景。
情非得已,不再提起,只是说忘,如何又能忘?
06
后来的后来,赵敏前来灭武当,张三丰身受重伤,自感劫数难逃,便对弟子俞岱岩交代后事。
只是他所说的一切,无关武当,无关江湖,只关乎一个铁罗汉。
“这对铁罗汉是百年前郭襄女侠赠送于我。你日后送还少林传人,就盼从这对铁罗汉身上,流传少林派的一项绝艺。”
那一对铁罗汉,当年漂亮姐姐只当玩偶赠与少年,少年却贴身保留了百年。
但百年又如何?滚滚尘世,他扬名江湖,他白发苍苍,但你看他,仍然是少室山上的那个16岁少年。
07
金庸在新版书中有意淡化了张三丰郭襄两人的关系,但老版中这一句话还是让人唏嘘不已:
故事的最后,张三丰瞧着郭襄的遗书,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个明慧潇洒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所谓百年孤独,莫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