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展凝聚力以及收集对艺术的几点思考

2021-08-25  本文已影响0人  迎新

六月底,田老师发了一份参展通知,我们家委会开始集结作品,把作品发邮件给主办方,让主办方挑选。发出邮件后,一个月收到回复,原来几经周折(这里省掉一千字),展览地终于定下来,在金海文化艺术中心。

之后就是孩子写作品说明,写个人简介,发邮件等等。我们家委会的Anne负责收邮件,统计。 如果有孩子漏写,漏发,得一次又一次的督促他们,在规定的时间里,必须把这些内容收集齐。

初定在8月5号去布展,我和Anne相约一起到文静家搬运从全国各地寄过来的画。80岁的老爸也非常积极,一定要跟去布展。就这样,我带上老爸和儿子,大家“浩浩荡荡”去文静家准备运画。

我们在文静家汇合后,把一箱一箱的画搬到几辆车里,大部队一起到艺术中心。文静的女儿丹仪马上要去香港读大学了,她推掉当天订好的攀岩,加入我们的布展队伍。

我们在艺术中心找到搬货拖车,分成几次把画运到楼上的展厅。大家集结做事,效率很高,孩子们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我们有三位同学参与布展。有人说,平时做事多用用孩子,越用孩子越好用,越用孩子能力越强。

把画运到展厅后,就是拆箱和登记。文静准备了标签纸,每个作者的作品,我们都贴了标签,标签上的信息写明作者名字,共几幅画,这是第几幅。全场有100多幅作品,这样细致的标明,方便撤展打包,不会遗漏。之前拆箱的纸盒和包装纸都留着,可在撤展时继续使用。

之后分画,定位,挂画,工作量也不小,大的作品反而容易挂,小幅的作品,有的后面没有挂钩,有的没有画框,这些没有按标准装裱的画,孩子们用双面胶把画贴上去,后来有画从展板上脱落下来,发现这方法不行,贴上去的10几幅作品重新拿下来,铺在地上,等想好方法再贴。后来由专业布展工作人员搞定了。

布展当天,我还惊喜地发现Vivi拍的短视频很棒,把我们的精彩瞬间,都用照片和视频记录下来,当天晚上就发布到群里。

这次展览有绘画、书法、面塑、定格动画、游戏设计、微电影等多种表现形式。当一切作品都准备就绪的时候,我们开始收集志愿者名单,要安排开幕式工作和后续工作坊的工作。这次Anne负责安排,我负责统计志愿者人数。

8月14号晚,Anne主持线上会议,部署第二天展览开幕式的工作。志愿者们认领工作,家委会几位成员有的负责签到、有的负责茶歇、还有的负责看电脑等等,田老师也加入我们。各就各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8月15号开幕式,叶校长是这次展览的特邀嘉宾之一,她很开心看到我们励高有8位同学参展,她特地到每个同学的作品前观看。我们只要是有参展的孩子,基本都是全家出动来观展。当天的场面很热闹,大家都很热情。如在二楼观看,俯视一楼,更显得人头攒动。这既是一次展览,更是一次交流。相互不同艺术背景和思想的碰撞,让大家印象深刻,增长见识。

周馆长也对孩子们寄予厚望:在以后的艺术创作中,多多了解并发掘更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使艺术作品更具多元化,更具独特艺术魅力。

让我们自豪的是,此次展览独有的书法、国画、面塑,这样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作品是来自我们学校的学生。如何把中国的美变成世界的美,如何把中国的美融入世界的美,值得同学们继续探索下去。

叶校长对于学生们参与到这样一场高质量的展览给予了十分的肯定,也对参与本次展览的学生和家长志愿者们表示致敬。

除了叶校长、周馆长,当天发言的还有主办方知行艺术汇发起人黎萍女士,赞助方a2至初徐宣钦先生,策展人傅雅萱女士,音乐人周立老师等。

在参展期间,周末还有工作坊,反应也是相当不错,黎萍和Vivi主持,来演讲的CELINE老师提出,我们要去关注和学习如何把艺术和科技相结合;来演讲的宅老师提出如何从古人的经典作品中吸取养分为我们的创作所用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和家长深度思考和研究的。

这些周末工作坊和讲座我们家委会参与了协助和签到工作,前家委会成员彩霞负责直播等工作。我们也在侧面了解大家对这次展览的感受,大家惊讶孩子们的艺术表现力丰富,技能强大。

另在写文章的同时,接到老爸电话,他曾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一个青少年教育基地的创始人。他参与了布展,参展,听讲座等环节,他在电话中提出艺术作品的时代性很重要,创作如何与时代元素相结合也是我们要去注意的问题。

写到这里,我想说让孩子参展、布展、和我们一起做志愿者,三代人一起参与,一切真的很美好,很有意义。让我们看到孩子如何礼貌地和陌生人沟通,如何顺利地融入新队伍,如何完成来自我们家委会以外的团队布置给他的工作,这是平时在家里看不到的那一面。我们欣喜地发现,在学校当寄宿生,孩子成长了好多。很多变化,原来都在老师、在同学、在平时学习生活的潜移默化中。

这次事无巨细的记录,是希望下次能在这基础上做得更好。

还有我没有参与的部分,因不了解,没有一一记录,但很感谢和感恩给予孩子善意帮助的老师、朋友、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特别感谢主办方的黎萍和Maggie Sun。

这次展览,因为海纳百川,参与的人们来自不同的地方,群体大,人数多(33人的作品参展),资源丰富,所以举办得特别成功。看着特别优秀的家长和孩子,看着特别的作品,心生赞叹,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