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亲子教育读书

共读《北京的春节》,给孩子讲讲过年的习俗

2023-01-19  本文已影响0人  书果星球儿童阅读

岁末时节,周边的环境再次变得“红火”起来,处处张灯结彩,预备迎接春节。

春节是中国农历新年,也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人们破旧迎新、归家团圆的美好愿望,并衍生出了诸多风俗习惯。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生产工具的进步,城市化的加速,一些传统的春节习俗慢慢地被人们所抛弃,“年味”也逐渐变得淡薄起来。

我们的下一代,能够感受和传承的春节风俗也越来越少。

还好有不少文学作品用文字保留了春节里纷繁多样的节日活动和欢天喜地的节日气氛。

新春佳节,我们不妨怀着对儿时年味的向往,陪着孩子阅读这类的作品,领略过往春节的风采。

新年将至,小编为大家推荐由老舍先生作品改编而成的绘本《北京的春节》,原文现被选入部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

《北京的春节》是作家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里详尽地介绍了20世纪上半期北京的春节风情。从腊八到二十三日过小年,再从除夕到元旦,接着是元宵佳节的盛况。《北京的春节》写的是北京,其实也是中国春节的缩影。

散文由第三人称的角度写成,更为客观全面,但是年龄较小的孩子读起来会有点难以理解。绘本的绘者为了让孩子们更易感受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场景,专门设计了北京城中普通一家人的形象,以这家人的视角展现散文描述的景象。

过年前的准备

绘本先介绍了北京春节的开始,人们做了哪些过春节的准备。

腊八和小年则是准备阶段的重要节点。

腊八是春节开始的象征,在这天普通人家会熬腊八粥用来祭祖祭神,泡腊八蒜为过年吃饺子用。

腊八之后,商户则开始加紧准备年货,迎接人们的春节大采购。大人们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放年假的小孩们买些小吃食、爆竹、小玩意儿。

在今天,我们也会在进入农历12月后,采购各类年货,以应对春节期间交通和快递的不便。

到了小年那天,人们会在晚上祭灶王、吃麦芽糖,文章里写到吃糖是为了:“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

根据宋代人所写的《岁时广记》里的说法,古人认为吃了糖可以使牙齿牢固,也是图个吉利,每年都想牢靠、稳固、结实。

过年期间

除夕和元旦也是《北京的春节》中重点介绍的部分。

除夕是新年的前一天晚上,在这天之前,每户人家都要把春联贴好,把房子彻底打扫一遍,以示除旧迎新。

除夕当天,人人都要穿新衣、挂年画、放爆竹......不管身在多远的地方,人们都要在这一天赶回家中吃团圆饭。到了晚上,每一家都灯火通明,人人围坐在一起守岁。

新年第一天,也就是元旦,全城都在休息,男人们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到了初五初六,去逛庙会看热闹的人,慢慢多了起来。部分商铺也开始营业了。

新年末尾

新年的高潮属于元宵节,书里的元宵节从正月十三过到十七,并不单单在十五过。

元宵节的风俗除了吃汤圆,人们还热衷于踏月、看灯、看焰火。

大街上、庙会里、公园内处处都悬灯结彩。灯的种类也各不相同,有玻璃的、牛角的、纱灯,上面还画着不同的故事。

除此之外,家里也都挂着各式各样的灯,小孩们不出门也能玩得尽兴。

等到正月十九,新年就结束了,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

其实春节不仅是举家团圆的日子,还是忙碌一整年后的休整时间。除夕后,小孩、大人都不必忧虑学习、工作的烦心事,只管快乐地吃喝玩乐。经过充足的休息后,人们在新的一年重新出发,继续为生活而奋斗着。

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了解这些春节的习俗呢?

春节是一种传承,是对中国传统的追根溯源。现在的孩子生活在物质充足的年代,对于春节他们很难再有对好吃的、好玩的物什的期待。

春节对他们来说,也许就是漫长的寒假中一个普通的节日。只有在了解这些习俗后,他们才会知道春节的真正含义,过年也能过得更加有滋味、有情怀。

*封面、文中图片源于绘本《北京的春节》,本文只做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