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妈家庭教育周更营

呀呀学语的孩子,偶尔听不懂ta说的话,怎么办?

2019-10-07  本文已影响0人  爆米花的阅读分享

经常会发生在刚学说话的孩子身上,孩子呀呀呀的说一句,身边的父母一脸懵逼,要么问一句,你说什么,再说一遍。要么选择性的忽视孩子的话语。孩子会着急,或者失望,或者以更快的语速再说一遍,仍然还是听不懂。

这样导致的后果往往是要么孩子的需求或倾诉的欲望被忽视,要么激起孩子不好的情绪大吵大闹一番。怎么办呢?

对于还不能说话的孩子

1,首要任务是陪伴,只有从小父母亲自带,多陪伴的小孩子,我们才会懂他们。知道他们的需求,渴了,饿了是什么表现,要睡觉了是什么表现。这样在孩子还不能用说话来表达ta们的需求时,我们不至于心里没有数。

2,从出生开始就要频繁的交流,特别是在身体接触前都要和ta说话。不要以为你是在自言自语,其实每个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渴望交流和沟通。即使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周,新生儿也能用微笑来回应妈妈。所以,在我们抱孩子之前可以和ta说:小宝贝,妈妈要抱你起来了。在喂奶时可以轻轻的告诉ta:我们要吃奶了,甚至是在换尿布的时候也要和ta互动。不要以为这也是你的自言自语,这是和孩子建立情感联接的关键,也是和孩子建立沟通习惯的最初的方式。

3,和孩子建立视觉交流也很重要,在听不懂孩子的话的时候,经常蹲下来和孩子进行视觉交流,感受到ta的情绪和需求。同时,也把父母的爱传递给ta,这样建立一种情感的力量以及信任,有助于交流的顺畅。

对于刚刚“冒话”的孩子

父母侧重于“引话”,就是通过对话提起他们想说的兴趣。拿着玩具问:这是什么呢?哦,是小鸭子,怎么叫的呀?嘎嘎嘎。当ta能说出鸭或嘎字时,给予鼓励。通过问答的方式来提高孩子开口说话的兴趣。对孩子想学习说的词,多鼓励ta说,大人不要因为知道孩子要什么就“心领神会”的拿给ta。要告诉孩子有什么需要尽量说出来,可以用手指,更要张口说。

特别提示:当ta不能准确发言时父母或周围的人切忌嘲笑或过分纠正。因为婴幼儿还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发音的肌肉。嘲讽或过分纠正会让孩子有压力

对于能讲一些短句子的孩子

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创造条件,多与周围小朋友交往,互相沟通,提高孩子讲话的意愿。多给孩子讲故事,念儿歌,在生活中让孩子了解更多的词语,丰富ta们的词汇量。

特别提示:当孩子能讲一些短句子的时候,父母就不要再和孩子用叠字交流了。经常说叠字不仅会影响小孩子词语量的学习,而且不利于孩子和父母平等交流,有一种小孩子和大人用语不一样的感觉。

最后,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当听不懂孩子的话怎么办?当小孩子在大人们很忙或者注重别的事情的时候特别爱来凑热闹,是因为寻求关注,所以当你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这里,即使你没有及时满足ta的需求,ta也因为得到了足够的关心,情绪不会很差。

特别提示:经常在家长已经非常耐心倾听的情况下也没有了解小孩子究竟需要什么的时候,通常是ta们不需要什么的时候。特别是刚学会讲话的小孩子,探索世界的欲望特别强烈,ta需要你的配合,ta需要你的尊重,ta有时候是提出不需要你的帮助,要自己来。比如,我的小女儿,现在已经会说话了,但是通常情绪大爆发的原因是因为不要父母帮助穿衣服,穿鞋子。

做好父母不容易,不仅要了解孩子每个年龄段的特点,也要了解自己家孩子的特点。父母要用足够的时间,精力来应对和照料我们的孩子,倾听ta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