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生活、文字婚姻育儿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默默学习

2019-02-23  本文已影响84人  单行纪

今日和好友交流,她说刚买了个课程,问我有没有兴趣听,随即发来了课程截图——名为《幸福婚姻秘籍,让爱情保鲜》。

换做以前,可能会对这种类型嗤之以鼻,尤其是当前还未婚,怎么也不会对这种题材产生兴趣,然而最近越来越发现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欠缺,在与男友的交往中也隐有体现,一看音频长度不过50分钟,午休时间就能听完,于是欣然接受,花了一个小时,听完了这堂所谓“幸福课”。

且遑论这短短一个小时是否真的能让人听了就提高婚姻幸福感,课程里的一些观点,还是很值得思考的~

一.问自己:你是生活里的好人还是坏人?

这里,讲师提出的一个观点我认为十分有趣,那就是:当你认定自己是坏人,那么遇到事情时,第一反应是寻找自己的不足,而对别人宽容以待;如果认定自己是好人,那么就很容易下意识地认为是对方的原因造成不顺利,从而指责他人,引起冲突。

仔细想想,生活中的好多事儿,好像还真的是这个规律,不管是家庭里的夫妻相处,还是职场中的同事相处,遇到事情时所持的态度,对事情的解决确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遇到问题就戾气满满、推卸责任的人,往往不足以令人信服、担当更大的责任。

二.和而不同才是正确的处事原则。

当然因为课程主要是讲婚姻关系,所以这里讲师所举的例子,是从男女角色、特质的不同出发,认为男人如山,当有责任心、厚德载物勇往直前,女人如水,当柔和有爱心……种种。

这部分主要说的是想要打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夫妻关系,男女都应当充分认识到双方的属性特质区别,各自回到应有的属性特质,站在对方的角度、学会用对方的思维模式在看待问题,这样才能相辅相成。

其实,除了处理夫妻关系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此类原则,日常生活中和他人相处岂不也是一样?成长环境、教育水平等的不同,让每个人都成长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个体,共处时总会发现彼此各种认知和意识上的差异,如果一味求同,肯定会需要一方忍耐、隐藏自己的喜好,这样又岂是长久的相处之计?只有双方互相尊重,为对方考虑,才能让关系更加稳固持久。

三.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默默学习……

在这里,讲师举了那个著名的苏格拉底与妻子相处的故事。暴躁的妻子在苏格拉底与学生们讨论学术时,先是破口大骂,一盆水泼过来,学生尴尬,这位大哲学家却不以为意,反而说:“我早知道,打雷之后,是一定要跟着下雨的~”

当然,不论这故事真实性如何,现实里的大部分人是很难有这种机智坦荡的,那么该如何潜移默化地处理夫妻关系(或者说如何与他人相处)呢?

课程这里提到了男女不同的心理需求:对于男人来说,主要是被理解、被信任、被支持、被认同、被尊重;对于女人来说,则是安全感、浪漫和被宠爱。

讲师认为,了解了对方的心理需求,就相当于拿到了打开对方内心的钥匙,用这些去指导日常的语言行为,沟通将会更加高效、润滑。

四.剥离原生家庭烙印,寻找制定新的相处标准。

确实,每个人都是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开始成长的,在家中的兄妹排行、从小的家庭成员氛围、长辈的言传身教等,都会或多或少对我们的性格造成影响,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受到它的影响。

站在婚姻的角度,我们对父母的婚姻模式,有部分的继承性、又有部分的排斥性,其实站在人生的角度也是一样,父母长辈的性格,在一定时期内成为我们的行为规范,我们不自觉模仿着长大,而在离开家接受教育以后,却又不自觉认识到其中的局限行,想把自己从中剥离,在这种矛盾中跌撞长大。

其实,这种情况不可避免却也无需避免,正如讲师所言,学会心灵溯源,找到恐惧或排斥的根源,确定是自己的问题就不要从别人身上下功夫,只要从内心深处意识到自己该做出改变,分清此刻和过去的差别,获取幸福的能力一定会有所提升。

总之,思维方式、原生家庭、个性特点等等造成了人和人之间的差异,不管是与家人相处,还是与朋友同事相处,学会跳出事件之外,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以和而不同的原则处事,不仅能让自己收获平静,也将潜移默化地引导身边的人发生改变,让幸福如春花秋月般自然降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