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痛苦的过程,是内心拓展的过程
作者:王慧霞(南京朴凡心理咨询师)
在心理咨询中,有太多来访者告诉我:“我现在很痛苦,我该怎么办?老师,你有没有好的方法让我不痛苦?”
我会回答说:“我们可以一起探索一下,看看能否找到好的方法让我们不那么痛苦。“
这句回应不一定是来访者所期待的,更多人期待的是一剂良药,服用了心情便豁然开朗了。即便是寻求咨询,也不希望咨询师说些“有的没的”,甚至会嫌咨询师“扯得太远了”,只希望咨询师能够开出一剂良药,药到心病除。
但是对于处于困境中的个体来说,咨询师“扯远了”其实挺重要的,否则的话,咨询师给出的如何缓解痛苦的建议,和你在短视频平台上,或者去寻求朋友的建议,给出的答案是一样的,这些答案往往是:你要多锻炼、多社交、去旅行、看电影,甚至你可以去冥想、去正念等多种让自己不再痛苦的方式,至于如何做,各个领域都已经被研究得越来越细致,方法更是层出不穷了。
在我有限的个人经历中,这些行为上的方法对缓解痛苦的效果是有限的,我也曾尝试着用各种方法驱赶痛苦,希望拥有快乐与安宁,只是我越是用力去驱赶痛苦,越是陷入痛苦不可自拔。
后来经过多年的心理学学习让我转变了观念,从“我应该是幸福的”转变为“人生来便是受苦的”,正如辛弃疾词:“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从此,我的内心便拓展了一些空间,留给了痛苦一席之地,不再急着驱赶痛苦,而是尝试着接纳与体验,虽说多了一些苦涩,但内心的空间也更广阔了,再接着,各种情绪也都有了各自的空间——尤其是负面情绪,当它们不再因为内心狭小的空间而碰撞时,便获得了内心的和谐。
内心的空间扩展的过程,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而成长往往是伴随着痛苦的。
有一位来访者正在经历着职场上的痛苦,她认为自己的领导管理方式不合理,不为员工考虑,要求下属做许多无效的动作,作为执行者的她感到被迫做许多不应该做的事情,这令她感到很痛苦。痛苦意味着内心在经历着冲突:现实层面的“差领导”与她内心的“好领导”之间的冲突;“应该做的事情”与“不应该做的事情”之间的冲突。
若这位来访者的内心有一个好领导的模板,却没有足够的空间留给“差领导”,那么内心的空间就不够了,同时也在提醒着她,是时候拓展自己的心理空间了,把现实层面的“差领导”也容纳在内心,给他一个位置,在接纳在基础上,去理解他管理行为背后的动机与需要,这对理解他人有许多帮助。
在家庭关系中、社会关系中,也是同样的逻辑,当我们变得更宽容他人和接纳他人,不再将自己持有的观念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也会让我们的人际关系变得相对和谐。
随着内心空间的不断扩展,我们逐步与自己达成和解,同时,当我们与外部环境和他人也能和谐相处时,痛苦也就烟消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