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哪些行为不可取,容易造成“塑料亲子关系”

2019-08-23  本文已影响0人  煮水人

“我是为你好”“你听我的”“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这样的话耳熟能详,因为时时刻刻在我们家庭中存在着。当日益忙碌的新生代父母遇到青春期的孩子,许多家庭的亲子关系弊端就日益显露,就像塑料一样“一碰就碎,一点就着”。近年来,反映原生家庭给孩子带来伤害的影视作品也非常多,比如《都挺好》《小欢喜》等,哪些亲子关系容易引发成“塑料亲子关系”呢?

1.控制型父母。这种类型的父母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多,《小欢喜》中陶虹就属于典型的控制型父母,从小到大,孩子的一切都要掌控在手,从衣食住行,到言行举止,甚至思想感情都要牢牢把控在手,不能有任何闪失,乔英子被逼得撒谎、逃学,高考时想考南大未能得到母亲支持就跳河自杀。“我是为你好”“你要听我的”父母的控制欲极强,孩子没有一点自由的空间,到了青春期,孩子就很容易“叛逆”,做出很多反抗父母的行为来。这样的父母要尽量多征求孩子的意见,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做孩子心灵上的依靠和朋友。

2候鸟型父母。这是一种是特殊的亲子关系,父母工作平时比较忙,没有空陪伴在孩子身边,一般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着,只有放假的时候,才回到孩子身边。这样的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缺位”,对孩子缺乏了解,还要对孩子指手画脚,孩子当然不愿意接受父母的要求,正如《小欢喜》中季杨杨一样,父母由于长期在外地工作,在他成长过程中并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刚回到他身边时,他就怒怼父母,“你们没有资格管我!”因此,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陪伴好,花时间花精力养护才能等到“花开果熟”。

3.无为型父母。这种亲子关系是指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主张“无为即有为”,对孩子的错误的行为习惯也不予以纠正,认为孩子小长大了自然就好了,一切都无原则的妥协,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最终也会害了孩子,等孩子养成了坏习惯再行纠正时,孩子已经不听你指挥了。比如,孩子喜欢玩游戏,父母对游戏时间、内容不加监督,等孩子沉迷于游戏后再行干预就晚了。

4.偏心型父母。二孩政策放开之后,很多父母都会生二胎,这种家庭的孩子就会产生父母“偏心”的想法,尤其是大孩子,会觉得父母生二胎之后,对自己的照顾不及之前,所有好的东西都给了弟弟或妹妹,自己在家庭中受到冷落,有时候容易自暴自弃。还有的父母有“重男轻女”的想法,生二胎之后,对男孩儿给外眷顾,女孩儿备受冷遇,比如《都挺好》中的姚晨,原生家庭造成的伤害是她时刻想逃离家庭,成年后也不跟家里联系。所以,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一定要平均分配父母的“爱”。

5.传统型父母。这种家庭的亲子关系属于不善沟通型的,父母的性格往往比较内向或者传统保守,家庭生活平时比较沉默,父母主张“长幼有别”“公序良俗”“家有家规”,也从不向孩子表达“爱”,平时让孩子感觉“高高在上”,不敢向父母倾吐心声。有的孩子感情上长期饥渴,认为父母“不爱自己”,到了青春期后就躲避父母,遇到困难或问题从不向父母求援,甚至为了逃避父母的责罚,而做出种种错误的行为。这种类型的父母要放下“架子”,多跟孩子交流,多向孩子传递自己的“爱”。

��Sl���~��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