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读书笔记第十四天:从商鞅、吕不韦、李斯下场看,后世的
(一)权臣让道,明君崛起
最近,一直持续在看孙皓晖先生的著名历史小说《大秦帝国》,看到商鞅的下场、看到吕不韦的下场、再看李斯的下场,喟然一叹——哪一个不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功臣,为什么却落得如此下场?是偶然?亦或必然?他们是散落在历史上一颗颗独立的珍珠,还是有什么样的线把它们串在一起?他们的下场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
(二)商鞅下场
1.商鞅变法背景
公元前362年秋,嫡子秦孝公嬴渠梁帅三百死士在黄河西岸的少梁山地,激战魏军五万。没有胜负,两败俱伤。之后陷入魏军包围圈。之后秦献公嬴师隰带领五千精锐骑兵,给秦军突围,成功俘获公叔痤,却中魏国狼毒箭班师回秦。
在秦献公艰难简单公布继任国君、简单布置后事,撒手西去。
对外,为求罢兵数年,秦孝公嬴渠梁决定把公叔痤放回魏国、且割让函谷关,换来秦国平安发展数年。
对内,从各国开始紧锣密鼓网罗优秀人才为秦国所用。
2.商鞅变法
商鞅经过数次君臣双方试探,得知对方就是自己需要的人。商鞅放心大胆开始变法,秦孝公在后全力支持,为商鞅扫清一切变法障碍。
(1)改革经济,实行富国
A.废井田、开阡陌。B.重农抑商、奖励耕战。C.统一度量衡。
(2)
A.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编制仕五组织B.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C.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D.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E.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
3.商鞅遭车裂
商鞅变法,极大地增强了秦国的国力,西进、东出,战果累累。
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嬴驷借用世族力量车裂商鞅,之后又用商君法律正国,彻底结束世族在秦国的影响。
4.为什么秦惠文王车裂商鞅,而不是和商鞅合心解决世族问题呢?
A.如果秦惠文王嬴驷选择和商鞅一心,世族问题解决后,商鞅的地位又一步得到加强。可他又怎么面对商鞅呢?
不能命令、担心反对。
怎么办呢?在民间,干什么都是商君如何如何。在庙堂,照样有大批拥趸者。朝政政事,嬴驷也时时感觉被商鞅压一头。
秦王也是人,也不喜欢被人牵着鼻子走。普通人有的心理反应,嬴驷照样有。
B.如果秦惠文王借用世族的力量呢?
由于商鞅变法,和世族结下深仇大恨。在秦孝公去世后,恨不得撕裂商鞅。这是嬴驷对待商鞅政策的客观条件。
但是商鞅的法律,对嬴驷的统治又有莫大的益处。
只有不在世的人,丰功伟绩还是丰功伟绩,而且没有任何压力。正义满世界,压抑不再有。
C.嬴驷是玩跷跷板技术的高人
利用两者间的矛盾,相互制约、相互杀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最后留下秦王嬴驷笑傲江湖。而商君的法律得到史无前例的加强。
(三)吕不韦下场
吕不韦1.奇货可居时期
吕不韦一次在邯郸平原君府偶遇嬴异人,本能直觉、精细衡量,决定奇货可居、散尽家财要将嬴异人推上秦国高位。
2.秦国逐渐建立功业
A.秦王嬴稷晚期,吕不韦因将嬴异人安全送回秦国认祖归宗,任职太子府丞。
B.秦王嬴柱时期,担任官市丞。带领秦国大战山东六国大商,夺得秦国虎虎生威,打出了大商一片敬意。
3.吕不韦对嬴异人是生死功臣;对嬴稷提供后继有人,功不可没;对嬴柱则是顾命大臣。
一个三朝元老,又有思想加身、著作(《吕氏春秋》)傍身,宽政思想深得人心。一有风吹草动,文武皆欲闻丞相想法。这种举动,对于普通臣工而言,某种程度则预示着官场的晋升;而对商入入政的吕不韦而言,喜闻乐见;而对秦王嬴政而言,淡化了秦王的影响力,国家政出二门,不利统治。
4.为了独立亲政,功劳大于天的吕不韦被嬴政一贬再贬,最终在洛阳饮鸠自杀。为一代伟人秦始皇统一天下让路前行。
(四)李斯下场
李斯秦小纂1.李斯入仕
李斯,师从荀子。入秦履历:第一份工作是郑国渠河渠令,郑国渠完工后任长史,最后问鼎秦国开府丞相。
2.李斯功绩
A.上书《谏逐客令》,使秦王明白《逐客令》的后果、并加以废除。
B.在秦始皇嬴政时期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立秦为天子。
3.李斯下场
秦始皇逝世后,李斯伙同赵高立拥立胡亥为二世。由于胡亥的昏庸无能、赵高发狂妒忌并最终成功陷害,李斯一族在秦国法场全部斩杀。从此,秦朝更陷入一片飘摇之中。
(五)告老还乡,另一种结局
告老还乡
此时,我突然想到:一个个古代电视剧里雷同的桥段,你们听一听、你们看一看,是不是特别熟悉“......老臣申请告老还乡,望陛下恩准!”当时还小,不知道为什么那么有权、那么有名的权臣非要“告老还乡”,一直“身居高位,名誉、福利,加身不好吗?”
这样的疑虑一直伴随着我,直到现在。
假如:赫赫功臣商鞅、吕不韦、李斯在为当朝服务的秦王去世之后,都以“告老还乡”为借口,不问政事,回归百姓之身,会是什么结局呢?
肯定各位最高权利主高兴之极,大大开恩。准予金钱、准予房产、准予......他能给的一切。但有一个前提,你比他辈分低、位置低。你得为当权者全心着想,你得俯首称臣,不得侵害他的影响力。
品一品、接着品一品、再品一品。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人生境界,才彻底明白——但凡历史上一代权臣向皇帝申请“告老还乡”,都是最明智的选择,这样的结局就是:皇帝永远记着你的好,甚至答应给你别的补偿。而权臣自己再也不过问政事,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保证自己的政治安全、甚至可以保证后代的仕途。
安然拥有自己过往的辉煌,往后深藏自己内心,平安享受以后别样的人生。挥一挥手,不带走君王的担心;收一收心,安心带着自己的夙愿,踏一方天地,平安终老。
预知后面如何,请看明天《大秦帝国》读书笔记十五。
作者:王跃英,爱思考,爱行动! 笑一笑,走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