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学生视角看课堂

2023-10-16  本文已影响0人  清泉石上流的简书

公开课结束了,效果并不满意。

说实话,学生语文知识储备之少,出乎我的意料。好在经历的课堂比较多,这几年,从北到南,从南到北,上过的公开课越来越多,见证过优秀的学生、精彩的课堂,但更多的还是状况百出的课堂。

那一天在深圳,上《壶口瀑布》,想着深圳的娃应该储备多、脑子灵,没想到在课堂上启而不发,无人举手,只好齐读,分男女生读,缓缓向前推进,课堂渐渐才有一些起色。

那一天在武汉,上九年级名著《儒林外史》,非常漂亮的学校,非常优秀的学生,没想到安排的是八年级学生,这本书有多难啃,即便是老师也得下一番功夫,上课的八年级学生连前五回都没读完。硬着头皮上,课堂呈现出来的效果竟然还不错。

那一天在湖北监利,上《唐诗三首》,一首诗都不容易,何况40分钟要上三首,学生还没预习,直接推动三首诗教学,最终也啃下了硬骨头。

那一天在北京,七下大单元教学,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20来个学生临时组建的班,一半学生没学过课文,还要进行大单元教学,难度系数可想而知,课堂效果竟然出乎意料,气氛还挺不错。

原生态将课堂展现出来,很有挑战性,也很好玩儿。

观察课堂,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是观察学生的起点和终点。我们在各种赛课上,常看到不太出彩的艰难推进的原生态课堂得分高,而精彩纷呈的、侃侃而谈的课堂得分低,究其原因,是好学生本来就好,不是因为这节课才好;基础差的学生本来差,在这节课中看到了在老师引领下的成长。

这一次,上课班级的杨老师非常热情,发信息给我:夏老师,要不要提前和学生见见面,要不要跟学生布置一些任务?我回复,认真读、尝试译、思考作者意图,即可。课堂上,与学生第一次见面,不急不躁,不明白就读,不会说就鼓励,没勇气就看老师的眼睛。

课堂上推进不太顺畅,孩子们羞涩不表达,可是我在心里是喜欢这样的课堂的,这是真实的课堂。在作文教学上,我常说,真实是作文的生命;在语文课堂上,我也想说,真实是课堂的生命。

不尽如人意、不足够出彩、不十分完美,这是课堂的常态,是真实发生的现在进行时。知道有路径让学生多准备课堂就会精彩一些,可是我不愿意,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课后,两个女孩跑过来,对我讲:老师我一定好好学,我想考上仲元,你要相信我!

我拉着她们的手说:你们那么优秀,老师观察你们眼睛看得有点吃力,赶快配副眼镜,如果看得清,会更优秀的,来仲元指日可待,我们仲元校园见!

原生态课堂孩子的内心成长,就在于此吧。

念此,也开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