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行纪(6)——宝塔山、窑洞、枣园(原)
陕北行纪(6)——宝塔山、窑洞、枣园(原)
2018-04-08 20:55:25| 分类: 旅游记忆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贺敬之的诗让本就名声响亮的宝塔山更富有人情味,它就像一位慈母,随时张开双臂,等待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中华儿女,投入它温暖的怀抱。
如今,我们一路长途奔波,终于来到这个心中的圣地。遗憾我们未能走近,只在延河大桥上及附近远远地凝视了一番。
虽然隔得较远,我们依然可以清楚地一眼望见:宝塔、青山,青山、宝塔!多么熟悉的镜头,在电视里已见过无数次!如今,我们已实实在在站在它面前,激动、激动、激动……瞬间,周边的一切风景似乎都被虚化了。待我们一阵猛拍以后,这才细细地把它重新打量:这个宝塔山在延安城边的青山之上,旁边还有醒目一塔叫琉璃塔,它与宝塔遥相呼应,又互相映衬,宝塔山的背景更显广阔,宝塔则更加别致而醒目,青山脚下,一条河流静静地流过,它就是著名的延河。我由远及近地拍了很多宝塔山,但我更愿意拉近镜头,放大图片来观赏了解,不过不借助资料也是不行的:宝塔平面八角形,九层,高约44米,楼阁式砖塔,我觉得塔形很像西安大雁塔,据说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遗憾我们没时间自然没机会。资料还说:宝塔始建于唐,现为明代建筑,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这座古塔成为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如今,宝塔景区已被打造山得十分完善而美好了。宝塔山上,历史文物和现代革命文物星罗棋布,交相辉映,满山绿树成荫,花草争艳。山下修建了仿古式山门、上山踏步道,整修了摘星楼、烽火台、新添置了巨型大钟一座,巨型大鼓一尊。山上还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是难得的石刻艺术。此外还修建了配套的休闲观光设施,有各种陕北风味小吃。沿途,装饰了大量的泛光和霓虹灯具,一到夜间,宝塔、摘星楼、烽火台、上山道满山绿树相映在各色灯影中,恍若仙境,映照得山城延安更加秀美壮丽。建议有机会去延安的朋友,一定要登塔游赏,否则你总有种未真正到过的遗憾。
枣园梨花留清香,主席信步笑声朗。
枣园就是一座地主庄园,应该平常得无人知晓,是中国革命的需要成就了它的名气。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这里便成为中央社会部驻地,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国共产党“七大”、毛泽东接见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赫尔利、由这里出发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等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均与此地有关。枣园还有毛泽东同志旧居、朱德同志旧居、周恩来同志旧居、刘少奇同志旧居、任弼时同志旧居。我们看了这些伟人的旧居及室内布置,那时的一切是那么简陋。会客室的沙发,只不过是一些粗糙的木头坐具而已,主席的床帐及其他一些生活用具,都只能称作生存的必须品罢了。与那时的生活条件相比,我们今天最平常的生活都很奢侈,甚至可以叫做奢华,让我们对那些先辈致以崇高的景仰和敬礼吧!
现在,枣园已成了一个园林式的革命纪念地,春、夏、秋、冬景色秀丽,环境清幽,内生长着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各个建筑若隐若现地点缀其间,景色秀丽,风光迷人,值得我们在此瞻仰、怀念、留连!
今日延安谱新章,犹忆窑洞土炕暖心房。
到陕北,我一直都特别留意富有黄土高原特色的窑洞,可惜沿途很少。当年地理老师告诉我们,由于黄土的直立性强,最适于建窑洞,而且冬暖夏凉,冬天将土炕烧热,该是多么温暖,“老婆孩子热炕头”,便是老百姓最朴素的理想吧?
现在的陕北,到处都能看到高楼大厦,与其他城市差不多,窑洞反而少见。只有到了延安市,延河对面的山上好像保留了很多像窑洞的建筑,而且经过重新修缮打造,显得很有特色,估计是当年的革命遗迹,特意保存下来留着纪念吧?遗憾没有停下来去看看里面的格局和摆设,我们仅仅在车上看了眼外观,在心里胡乱揣测了一番而已。
到枣园,我们才算真正见到了窑洞,就是主席等领导人们居住的地方,估计这里的窑洞建筑会更好一些,毕竟是地主所建。走近了,才发现,也许窑洞并非我想象的那样挖个山洞再修个扇圆形门脸,它也应该像我们家乡修建房屋那样,用土夯筑墙,用砖石砌墙,室内有木梁支撑,虽然窑洞顶上基本不用盖瓦,但原理也许差不多,只不过更加节约材料和和成本吧?
窑洞的名声虽然很大,就现在的形势看,它也许只能作为历史遗迹,保留一些有代表性的供后人瞻仰和纪念,但是,它的历史功绩是不可抹杀的。毕竟,当年那些伟人就是在这里决胜千里的;当年的百姓就是在这里倾其所有支持革命的!想到窑洞,给人的是力量、温暖和希望!
延安谱写历史,历史成就延安。 宝塔山、延河水、枣园、杨家岭、土窑洞,南泥湾,这些早已不是一个个具体的名称,而是中国革命的象征了!
让我们永远铭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