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心文字

如何评价《心理罪城市之光》?

2018-01-01  本文已影响55人  9da5e5f88360

在新旧交替的年末观看影片《心理罪城市之光》,深觉不虚此行。


群像.png

1.这是一部好看的电影。


如何评价《心理罪城市之光》?

01人物众多不芜杂。


如何评价《心理罪城市之光》?

雷米老师积累的大量真实刑侦素材,系列人物群像的塑造极具张力,代入感极强。

某市发生了连环杀人案件,受害者都是在网上受到舆论讨伐的人,而死亡方式也来源于他们所犯下的错误:逼死学生的老师被割破血管绑在教室里解练习题解到死;将母亲赶出家门的不孝子被盘成胎儿状溺死在了羊水里。无良律师仁川也无可奈何地成为猎人的目标……


如何评价《心理罪城市之光》?

在道德和法律之间的灰色地带,阮经天饰演的凶手江亚以网络ID为“城市之光”的身份自居,渴望成为惩恶扬善的大侠。脚踏现实大地的土壤,一边费劲心机地抹消掉留在案发现场的一切罪证,一边却要努力地生活在江湖的虚幻中,他的内心已经将自己分裂为平民和英雄两个角色。


如何评价《心理罪城市之光》?

饰演方木的警察邓超,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冷、酷、狠,一如既往地带有暖男色彩,这个“饱经沧桑的内心文艺的中年男人”走的是标准造型:胡子拉碴的脸,灰白色的中分半长发,再配一副黑框眼镜,一身不修边幅的衣服,完全就是一副中年大叔模样,颇具烟火气息,很接地气。


如何评价《心理罪城市之光》?

刘诗诗念台词的方式虽然还是有点格格不入,但至少表情是比较丰富了,而且造型不错,有点像最近日剧《单恋》里也剪了短发的中谷美纪。


如何评价《心理罪城市之光》?

郭京飞饰演的无良律师仁川,论演技,即便是放置于整部电影当中,都相当出彩。油腻、惊恐、狡猾、不平、愤怒直至最后的淡然,相互交织且层次分明。他的审判,为充分体现网民之民意,采用的是一种少数服从多数的大众投票方式;他的生死,为全方位体现娱乐性,就连投票的界面也被设计成了动态卡通样式。


如何评价《心理罪城市之光》?

文淇今年凭借《血观音》和《嘉年华》分别获得了金马奖的最佳女配角奖项和最佳女主角提名,最近看她的硬照表现力也非常强,确实前途无量。


如何评价《心理罪城市之光》?

O2场景真实有匠心。


如何评价《心理罪城市之光》?

使电影最大程度地还原生活场景,信息量大、内容丰富,邓超在片中的几段咆哮戏也感觉是稍有过火,《城市之光》的凶手江亚(阮经天 饰)也有执念,只不过在呈现这一进程时,导演徐纪周借助了一种更加巧妙的力量——环境错置,从而更添悲凉。江亚所需要的仪式感让自己瞬间成为英雄,却又一次又一次地跌入犯罪的深渊。

03情节简单有跌宕。


如何评价《心理罪城市之光》?

有人认为,心理罪系列里面城市之光的推理感本就较弱,但是这并不影响它作为一部好看的电影而客观存在。在对凶手的排查确认上,情节十分简单没有悬念。一开始就锁定了方木的同学江亚,只是需要找到充分的证据就行了。电影在证据的认定方面花费的笔墨一点没有白费,更加直观地展示了现代文明社会的法治精神,弘扬浩然正气而非随心所欲!

2.这是一部勇敢的电影。


如何评价《心理罪城市之光》?

尽管有观众说,看完之后特别想问,这部电影是不是公安部投拍的?

在法治文明的社会,媒体怎样引流,怎样引领社会思潮?这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全社会都在关注,也必须面对的话题。《心理罪城市之光》其实作出了示范性的回答。

在新媒介环境下的普罗大众,每一个个体接受着汹涌澎湃的大量群体信息侵扰,作为一个独立的存在,个体显得尤其渺小和卑微。大多数人都过着自以为碌碌无为的人生,时常需要英雄的感召和激励,或者成为仰慕他人的平凡人,或者成为被人仰慕的英雄。

《城市之光》呈现了个体心中的那份英雄情节或者执念,但它最让人眼前一亮的,不只是对某个个体心中执念的纵向深度分析,而是沿着平面撒了一张更大的网:将思考对准媒介拟态环境下,把普罗大众裹挟其中的网络狂欢与娱乐暴力。

这样的思考除了需要极强的故事叙述水平以外,还需要勇气,揭露社会心理对个体的影响或者控制,也是电影谢幕后带给我们的反思。

其中既有在媒体营造的拟态环境下,如何界定虚拟现实与实际真相的反思,也有以善意之名,借网络之力,对事件当事人进行强行道德绑架的影射。

键盘在手,人人皆可发声,选项在前,人人皆可站队,这是平易近人的网络带来的自由。但当眼见为实之眼,替换为摄像机之眼,在“发声”和“站队”之前,又有多少人忘记了真实之眼与媒介之眼的一墙之隔?

或者说,当对事件过错方的评头论足聚沙成塔为娱乐暴力下的躁动,网络狂欢的主体或许早已变质:它不再是水面上外加水面下的整座冰山,甚至大多时候连浮于水面的冰山一角都不是,而是单方面沦为了正方观点与反方观点的持续发酵。

就像大众在谈起刘鑫江歌案时的前三句话:第一句寒暄,第二句客气,第三句站队。辩论的重点似乎并不是案件本身,而是你我是否在同一队列。这与电影《搜索》里针对美女不给老人让座之现象,进行是非对错的站队,异曲同工。

每个参与者,仿佛都在玩着一个结局未定的游戏,殊不知,看热闹的背后,牵连着的却是真真切切地关乎一个人是生是死的大事儿。

当无辜者不再无辜,猫鼠之间的较量便会愈演愈烈,一张犯罪与制止犯罪的大网正渐渐张开。

影片中出现了很多真实的侦破场景,可以管中窥豹地展现一些现行警察管理中的问题。

比如警察打人的视频热传,比如审问江亚是,杨雪武队长按捺不住地让关掉所有摄像机镜头,准备来一场猛的……既反映公安干警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也反映现行管理中少数干警依然存在的权力本位现象。

3.这是一部有争议的电影。


如何评价《心理罪城市之光》?

在一场光明与黑暗的正邪较量中,结局无外乎三种,或正胜邪,或邪胜正,或正邪打成平手。《城市之光》的故事走势如果在前几个案件中还不甚明了的话,那么行至近乎将整座城市的网民都网罗其中的第四个案件——无良律师案时,正胜邪的基调已初露端倪。如是设计虽符合国情和主流大众的审美,但类似故事若讲得多了,如何讲出新意便成了一个始终悬置在那里,不大不小的难题。

能将破案或抓捕凶手的进程,如《尼罗河上的惨案》《七宗罪》《蝙蝠侠:黑暗骑士》《嫌疑人X的献身》这样,讲述得丝丝入扣者,多离不了对反方势力某一执念的深度剖析与挖掘。《城市之光》中关于人性探讨和社会现象的剖析审核精准。

我们知道反派是谁,但毕竟方木不知道,那么理所当然的,接下来就该看方木如何通过蛛丝马迹判断出阮经天饰演的江亚是凶手了。而电影中是怎么干的呢?江亚杀完人就写下方木的高中学号、警校警号,直接告诉方木“我是你同学请你快来找我”,你怎么不干脆买点面包一路从公安局撒到自己家门口呢?

所以说《城市之光》并不完美,这种不完美也许与导演徐纪周首次执导电影,有些设置安排尚未驾轻就熟有关。比如,影片的节奏在收缩自如,紧舒有秩上还稍欠火候。案件堆叠的丰富信息量有时并不能完全等同于快节奏本身的艺术震撼。感情戏的添加,如若在用力过猛的演技里少了顺滑的过渡,有时亦不能起到很好地舒缓情绪的效果。

在这个几乎所有网站都需要实名注册的时代,一个天天在网上公布杀人信息的帐号,为什么会查不到这样的bug呢?《城市之光》最大的问题就是,作为一部悬疑片,这故事根本没有任何悬疑感啊?

比起悬疑片,《城市之光》其实更像惊悚片,没有任何像样的推理桥段,唯一看点只有各种颇具仪式感的杀人方式。这部电影甚至没有一个集中的主题,一定要总结的话,大概就是“大家不要相信网络上的陌生人,还是要相信警察”……?

不过确实有很多杀人犯因为确信警方找不到证据,没事干就喜欢出来得瑟一下。但阮经天演的这位,地下室里就藏着尸体和作案工具,杀完人直接搁犯罪现场晃悠,最后还能因为找不到证据把他给放了,非得要邓超强行上演港片式假死片段,还差点牺牲自己地去取证。

影片最后为无证之罪寻找证据的设置,到底是在原先忽视的细微处发现蛛丝马迹,于最后一分钟推动剧情反转好些,还是在没有证据的僵局里,创造新的案件,创造新的证据好些?

也许持续的探讨并不是什么坏事儿。毕竟,只有有了争论,这类包含丰富社会热点信息、思考当下网络环境的犯罪电影,才能走得更远,不是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