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散文征文」找水
我的老家地处大别山腹地,是安徽省水资源最丰富的山区县域之一。山清水秀,自然资源丰富,被人称为大自然氧吧。这些年,随着人们物质财富的增长和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旅游自然不断被开发,越来越多的山外人开车来到山城旅游度假,好不热闹。
按理说,这样的山城是不缺水的,而且就目前的现状来说,也的确还没到没水喝的地步。但是,不得不说,水资源是在不断的减少流失,地下水位也在不断下降,关于这一点,据我自己的一点亲身经历,也能从侧面做个印证。
我家住在半山腰上,严格来说,整个村庄都建在上山。从山腰沿地势自上而下,散落着几十户人家。我家不算是最顶上的人家,但地势算是够高,上面也只剩三无户人家了。
那时候我们家还住在一栋老屋理。老屋东边有片菜园,种植着一家人吃的青菜萝卜等蔬菜。菜园的尽头有一口井,那是我们一家饮水的水井。其实,严格意义上,那里也不算是一口井,而是一个大水坑。水坑直径有一米五宽,水深大约一米左右,而水井里的水也不是自井底冒出来的,而是从山里顺着石头缝渗出来,涓涓细流汇聚而成。
每天奶奶都去井里挑水回来,倒在厨房的陶制大水缸里。水缸很大,一次要挑三四趟才能倒满。冬天还好,吃水用水少,一到夏天,用水量剧增。因为,一家十来口人都要洗澡。所以,奶奶每天要挑两次,早一次,晚一次。奶奶是个勤快的老妇人,见不得水缸空了,总要把水缸填满。奶奶说,水缸满的人家有福气。
奶奶挑水从来不带我,也不让我去水井那里玩。以前不明白,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原来我不是家里唯一的孩子。我爸兄弟五个,当时,只有我爸和我二叔结婚。我大伯和四叔五叔都没有成家。我二叔原本有个儿子,小时候常跟着我奶奶去挑水。有一次,他趁人不注意,独自跑到水井边上玩耍,结果不幸掉到井里淹死了。
二婶见天骂我奶奶,非说是奶奶把她儿子弄死的。从此二叔一家就和爷爷奶奶闹翻分家单过了。
从我出生以后,这口井又沿用了几年。直到我七八岁的时候,有一年冬天,大雪封山,滴水成冰,石头缝再也不往外渗水了。往年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但到了开春,天气变暖,大地回春,就又恢复了。可是那一次不同,过了年依然没有多少水渗出来,到了四五月份,且有渐渐有停止的迹象。
爷爷和叔伯们商量,觉得这样下去实在不行,就在老屋西边的水田里重新挖了一口井。水田中一直有一股泉水网上冒,以前爷爷总是在泉眼边上划出一条沟来,让泉水顺着沟流掉,不让泉水流进田里。因为,泉水性凉,不利于稻米的生长。
现在东边的水井缺水了,只好围住泉眼开一口井。那时候,还没有水泥石灰,只能将就着用石头泥巴糊起来。可是好景不长,水田种稻总要施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用品,所以多少都会渗到井里去。井水有一股怪味,即使烧开了也去不了。迫于无奈,爷爷又回到东边,从山里面开了一条沟,将山泉水引下来,流到东边的老井里。
这口井吃了有三四年,到了九十年代末期,我开始上初中了。有的人家里有电视,知道外面世界的自来水,大家都觉得方便又神奇。此一阶段,镇上已经有人在售卖自来水管。我们家也准备按一根自来水管,直接将山泉接到家里。
爷爷奶奶老了,二叔早已盖了新房分家单过并不与我们往来。此时,我父亲和四叔五叔也分家了,爷爷奶奶带着大叔一起过。虽然分家,但仍然是住在一起。我父亲开始掌管家事,做主给家里按装自来水。这个自来水不是城里的自来水,其实就是用一根塑料水管从山里接下来,送到自己家里,装一个水龙头,拧开就有水用,顾名思义,自来水。
因为是天然的自来水,所以安装的路线必须是有落差的,否则就来不了水。这是个不管你有没有念过书上过学,都懂得道理。所以,不能从老屋东边的水井接水,因为水井相对来说,地势上比我家还要低一点。我家东边山上还有一户人家,比我家要高一点。在他家不远的后山石壁上,有一股很大的泉水。以前一直是她家独享。他用山竹劈成两半,将竹节清除干净,做成饮水的线路,直接接回家里去。我父亲找他商量,想共享一下。他同意,但他老婆不同意。最后,我父亲只好作罢。在他家下边的桑叶地里开了一个坑。那片桑叶地是我家的,因为那股细流从他家后山石壁上流下来,经过他家,又顺着我们家的桑叶地边流到了溪流中。这样,我们家也算是吃上了那股水,但总觉得有点不是滋味。毕竟水是从人家门前流过的,在农村,很讲究这些。
事实上,住在我们家下边的邻居也是这样的想法,毕竟水往低处流,下边吃的水,永远是从上边流下去的。后来,下边几户一合计,要入我父亲的伙,在我们家水管入户前接一个三通接口,一根通向我们家,一根流向下边的邻居。这样一来,原来的小水坑就不够用了。父亲和邻居们商量,重新砌了一个水池蓄水。但是,老问题得以解决,而新问题又出现了。伴随着下边邻居接入水管的户数越来越多,只要下边有一户用水,我们家就没水吃。
因为他们的地势更低,水流经过三通的时候,直接向下而去,不再往我们家分流了。父亲没办法,和他们商量。让他们重新接一根水管,不再和我们共用。很快,从水池里引出来十几根水管。因为下边的邻居下面还有邻居,他们也遇到了我们同样的问题。这时候已经进入到2000年以后,山里经济条件相对宽裕了一些。索性,一家埋一根水管,专管专用了。
很快,新的问题又出现。由于后山石缝的出水量越来越小,加之用水的人家越来越多,蓄水池的水明显不够用了。这时候,有一道特殊的风景线经常出现在蓄水池边。每天傍晚,收工过的邻居就跑到蓄水池边,将自家的管子留下,其他管子全部拔掉。让家里把水缸放满,再插上其他的管子。一开始,只是偶尔有人来,到后来,每天不时都有人来,甚至拔了管子不插上,或者插错管子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都是一个村里住着的,乡里乡亲,为了水的事情,矛盾丛生,怨声载道,谁心里都不痛快。这件事一直伴随着石缝水源的彻底断绝才慢慢被人忘却,那已经是好几年后了。彼时,我已经出外去县城读高中。
放暑假的时候,我回到村里。父亲带着我,开始满山找水。我小时候经常往山里放牛,山洼子里到处是水,牛也喝,我们也喝。可是那年暑假,父亲带着我上山,原来那些有水的山洼子全部都长满了蒿草。用脚一踩,还是有水渍渗出来,但却不是往年的涓涓细流了。最终,父亲带着我在山的另一边,找到一股清泉。父亲买了好几捆自来水管,足有三四公里长。我们沿着山脊,将水管一路埋下来。水管埋太浅了不行,太浅冬天容易冻裂,夏天又容易被山洪冲刷露出来,被野兽咬烂。线路也要规划好,既要避开大石头和落差较大的山坡,也要尽量走直线节省成本。所以,整整半个月,父亲起早贪黑才将水管铺好。
自从原来的蓄水池断水以后,大家也都意识到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道理。纷纷开始和我父亲一样,自己找水。有的找工程队来打井,深度达到几十米。有的继续从河边跳水回来吃。更多的是像我的父亲一样,往更远的山里寻找残曾的水源。
我上高中的时候,学的是文科。地里是必须的一门课程,从中我知道,地表水和地下水,大陆淡水和海洋海水。也知道地球上的水量总体是一定的,而淡水的总量则更少。并且,随着利用和不合理浪费的越来越剧烈,所以水资源的缺乏问题日益明显。关于这一点,在我老家,也非常明显。前文我已经说过了很多次的找水经历。实际上,这不过是很小的一部分。在我高中毕业到大学毕业,再到工作的这十几年中,父亲又多次更换了水源。只是一次比一次难找,一次比一次辛苦。
其实,我们一路回家,河里的水依然不少,但现在的河水却不能食用了。河道里漂浮着各种塑料袋、农药残瓶、死去的鸡鸭还有人类及畜生的排泄物。走过河道,一股恶臭传来,几欲作呕。只有在人迹罕至的上游河段,还能看见清清鹅卵石,悠悠黄沙子。
据相关资料,中国目前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40 立方米,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且分布极不均衡,北方和西部部分地区已出现重度缺水,南方和东部稍微好一点,但也感觉危机四伏,缺水近在眼前。
我的老家就是个例子。老家整个水位的下降不言自明,原来那些高山上的石缝都往外渗水,而现在干涸到地衣青苔都死灰一片。老家田里的泉水也不再上涌。往年嫌弃泉水太凉,不适宜种稻子。现在,想用泉水来灌溉,却发现早已干枯多年。
前不久回家,父亲忧心忡忡的叹息着,说不定过几年真的没水吃了。我也不胜唏嘘,不知道说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