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复盘:游戏营的21天
03期,我在C山营。入门。
04期,我在游戏营。不一样的玩法,入门观赏。
一、我看到了什么
在游戏营的21天,我还是在看。不是因为不想参与,性格行为特质决定,我这个C型特质的人还比较慢热,没有很快进入角色。还在观察、感知阶段。游戏营的玩法是我所喜欢的,因为,尽管C特质明显,但是内心的S也是期望被认可的,也是希望会有意思的。而身边的各个战队、战友们精彩绝伦的展现,DISC理论在身边活灵活现的上演,的确给了我很多视觉冲击。
首先,训练营的玩法就充分体现了DISC特质应用,用D充分展现了DISC训练营的训练宗旨,说给你听,做给你看,让你做做看,陪你拿到结果。用I充分释放了大家的创造力,拆解盲盒、公会远征、触发彩蛋等等非常有趣。用S给大家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和细致入微的关怀,学习依然可以自由选择轻度、中度、重度,战队里有人贴心关怀,作业总是被看见。用C呈现出逻辑严密,节奏有序的二十一天训练安排,看着每天热闹非凡,花样百出,但仔细一品却觉得底层逻辑严密,严丝合缝。
其次,拆解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是从技能到能力转换的能量石。从杨子拆解《论语》,几个战队拆解现实场景、《囧妈》剧中人物等,都展示出了强大的DISC应用场景以及用不同特质的人用不同特质的应对方法产生不同魅力的方法论。特别是,以此更加确认出,凡事必有四种解决方案。
再次,在参与中,战友们优秀的形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力,给予同伴的可能是一次次终生难忘的触动。可以形成极为深刻印象的大多数一个标签的人, 那种专注,会让别人更容易聚焦。比如战友中yuki,她用一张图闯天下,反复专注于视觉笔记上,给大家呈现的是美不胜收的笔记。只要一想起笔记就可以想起她,只要一看到她就会想起她拥有视觉笔记神技。比如枪与玫瑰,他专注于性教育,也反复用DISC模型在他的专业领域展现,给人深刻印象。比如白雪,天是一个大学在校生,年龄不大,可是却以思维导图的持续输出给大家留下记忆。比如杨子,人家进行连续输出《论语》拆解,也给人留下了追逐的吸引力。还有其他等等。但是,凡是有多个标签,或者有比较厉害标签却不实践的,就很少能够被聚焦,被记住。
二、我还有什么困惑
二进训练营,对于DISC的知识似乎都知道了,按理说,应该达到了我知道我知道。但实际上,还是不行,在应用的时候就发现还是不太会。所以,即使是第二次,依然有很多困惑。
一是困惑于对于DISC知识、技能的认知还不深入、不系统。还没有真正的去树立十次大课本身以及之间的内在逻辑,没有把这一系列课程学习透彻,还不能够讲出来。
二是困惑于还没有能够在谋一域中尝试进行人物拆解,更没有在生活中现实场景去应用去复盘。在作业中尽管有尝试,比如试着写成才,许三多,贾元春,但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系统的去学习拆解应用。在生活中的场景,也尝试着提醒自己在开会中关注别人,在工作中尝试着以人为核心去做事,但很快就会重新陷入关注事上出不来。
三是困惑于不专注,没有在一个领域里深耕细作,没有形成自己的个人品牌。所以,在参加了两次训练营,也都是芸芸众生走过,没有让战友认识自己,没有链接到优秀的人。最近受到古典老师影响,我结合自身特点,终于把自己关于没有做成老中医的遗憾中拽了出来,从关注人的身体转移到关注人的精神,特别是正常人的精神,如此,则可打算一生在生涯咨询领域深耕细作。
三、我要走向何方
基于近期的反思,把生涯研究、生涯设计、生涯咨询作为一生的追求,那么,在思考问题上,就要开始以生涯视角看待任何问题。就要像枪与玫瑰战友,白雪战友,yuki战友等等专注于这一个标签,一杆子戳到底。
一是抓紧介入生涯咨询领域,关注生涯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框架、基本模型,形成生涯观。
二是把生活中关注事不断主动修正为关注人,提高人际敏感度,以此去理解人,理解人的生涯形成逻辑。
三是继续参加人际关系训练营,以生涯视角,逐步完成十次大课的思维导图、笔记整理、十次分享、红楼梦人物拆解、西游记人物拆解、三国演义人物拆解、水浒传人物拆解、士兵突击人物拆解、亲子应用、夫妻应用、领导应用、同事应用、下属应用、客户应用。如此踏踏实实走上一遍,内化于心,最后实现下意识的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