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想

活着而已

2021-04-23  本文已影响0人  唐唐兔123

和一个阿姨聊天,说起她的亲家,亲家母一直在家,属于每天在床上待着不愿意活动的人,有点像年轻人说的 “宅”。而这位老人也特别宅,宅家看电视,不做饭,也不吃饭,等着老伴晚上下班回来做,没有和儿女住一起,没有琐事烦恼,也没有小孩的闹腾。

生活安逸,却也安静有余。

这让我想到了大家一直在说的焦虑。焦虑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够而不得,寻而无果。

1、焦虑的产生

现在人们生活物质丰富而多彩,大家早已没有了30年前,对物质极具渴望的迫切。然而人就是一个极度热爱攀比的动物,正是因为物质足够多,才有了差距,他有你无,遍开始念起心生。

念起,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反应。而焦虑,正是这些心理活动中,最常见的一种。

孩子因为父母的争吵而心有愧疚,总以为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好,导致家长喋喋不休,所以重新面对父母,他们变得谨小慎微,生怕自己又得罪了父母,饱受摧残;

上班的母亲,在校门口目送背着沉沉的书包远去的小小背影,心中五味杂陈,久久不愿离去,不想离开孩子独自去上班,又不得不被迫职场打拼;

职场打拼的年轻人,看见那些家里有车有房的老大哥,心生嫉妒与欣赏,想着自己啥时候能实现这些人生梦想;

而职场打拼几十年的老人们,又在担心长江后浪推前浪,自己不得不被迫下岗或降薪,勉强混日,养活全家上老下小;

50岁即退休老人们,没有了生儿育女的压力,没有了单位的责任,也没有了生活的困境。按理说是人生中最安逸的时光,然而,那些突然开始独自面对自己,面对一个没有任何组织、没有人关心或没有人需要的状态,他们其实害怕极了。

周围拔尖的人,总是少数,我们大多数人,都是那些普通人。

为了生活琐事,不断得通过发泄、倾述、表达,来确认自己的存在价值。

而有些人,看透这一切,早已不愿深陷其中,只要做个旁观者,活着就好了。

人生漫漫长路,体验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少年的纯真、青年的充实、老年的安逸,在每个阶段,做好当下应做,不留遗憾,是为最好。

2、让自己有事可做

不管是三岁的孩童,还是正值壮年的养家人,抑或是退休在家的老人,有事可做,是身而为人,必须要去面对的。

看见很多儿童的眼里,没有了这个年龄段该有的童真与好奇,取而代之的是被家长遏制的种种不乖的行为后所表现出来的懂事,心中不免惋惜。

而很多每日起早贪黑的上班族,为了打卡而打卡,为了糊口而糊口,没有一丝丝的上进与创新,为了每月固定拿到手的工资,心甘情愿,忍气吞声,在一个岗位上默默无闻。

有事可做,做的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可做而且自己愿意去做的事。

古时城市的建成是因为各自的分工,足够细致精准,让每个人能做自己擅长的事。

如今,同样的道理,每个人在自己的不同人生阶段,同样可以做自己最擅长最热爱的事情。

生活丰富多彩,才能与更多的美好不期而遇。

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终会郁郁寡欢、无所排解。

充实的生活,是治愈一切不开心的最好良药,因为你没有多余的时间去顾它了。

3、发现生命中的美好

很多长寿老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心无杂念,心生美好。

杨绛老先生,在先后失去女儿和丈夫之后,93岁高龄出版了著名散文集《我们仨》,风靡海内外,102岁,出版了250万字的《杨绛文集》,一生笔耕不辍,勤勤勉勉,值得我辈敬仰的不只是老先生的文学造诣,更有这位老人看待人生的恬淡和豁达。

人活一世,有太多的美好值得我们去探索,而很多人,却被种种枷锁羁绊,无法逃离现有的生活困境,或者干脆得过且过,原地踏步。

即使看见风光无限,美景宜人,也不过微微一笑,或者不做理会。

到头来,只剩孤孤凄凄,眼中没有了任何光彩和涟漪。

今天偶见一老人,坐于自己的代步车内,一动不动、目光呆滞、毫无生机。

很多人,虽然还活着,其实,可以说,他们的心早已死了。

没有了任何渴望与期待,剩下的,只有等待,等待死神降临,离别人间。

美好的事,一直都在,只要我们肯去发现。

每一天,都是新鲜美好的,就像刚出锅的热腾腾的饺子,馅儿里啥味,需要你自己亲口咬下。

看不见生活美好的人,去趟早市,和市场里的大妈大姐来一次讨价还价,感受这人间的至真烟火气;去躺医院,看看那些身患疾病无法自理的人们,我们至少还能正常地活着;去给亲人和朋友打个电话,那些惦记和关心你的人,一直都在啊。

是的,人间值得,用你的真诚,去打动自己,影响身边的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