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说到陈子昂,绕不开《登幽州台歌》,所谓“幽州台上陈伯玉,不尽千年万古情”。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幽州台,在北京大兴区,别名燕台。战国时期,燕国在齐国的侵略之下,国势日益穷蹙,国土逐渐缩小。公元前312年,燕昭王继位,“卑身厚币”,以招揽天下贤能之人,所以“士争趋焉”,许多贤士都到燕国来了,后来,燕国逐渐强大,终于打败了齐国。
燕昭王当年礼聘贤士,曾筑了一个高台,以很贵重的黄金作奖赏,所以这个台又叫“黄金台”。因为是燕昭王筑的,而且地点在蓟北,即古代幽州所在的地方,所以又叫“燕台”“蓟北楼””幽州台”。
陈子昂,字伯玉,四川射洪人。他家里很有钱,幼时深得父母溺爱,吃喝玩乐,又不爱读书。简直是一纨绔子弟。
他十七八岁的时候,偶然到四川一个乡学,听到别人讲古书,非常感动,从此发奋读书,就有了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因为有才干,他受到武则天的赏识,做了右拾遗,相当于在监察委任职,对治理体系中的疏漏之处,进行劝谏。
陈子昂上书,“言多切直”,不怕“触忤权贵”。万岁通天元年,陈子昂自请从军,跟随武攸宜北征契丹。
当他们带兵走到蓟北时,尽管离契丹还很远,武攸宜却犹豫不敢向前了。当时,陈子昂屡次向他进言都不被釆纳。(且受到武攸宜憎恶,并被降职。后来,陈子昂辞官回乡,但武家人买通了陈子昂家乡县令,诬陷陈子昂,把他下到监狱,后来,陈子昂死在狱中。)
陈子昂郁郁不得志,经过蓟北,他游访古燕都遗迹,登上幽州台,感慨于历史上燕昭王招贤纳士的往事,和自己不得知用的现实,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你回头向从前看,你看不到古代的豪杰圣贤,你向以后的历史看,也看不到未来的圣贤豪杰。
滚滚历史长河之中,你的生命是非常短暂。你果然是才智之士,就必然希望在自己所生的时代遇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可是你越杰出,找到同等杰出之人的机会就越少。
到了南宋,辛弃疾写过“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他说,我所遗憾的不是我不能看见古代那些英雄豪杰,而是他们早已作古,不能见到我辛弃疾的狂态了。所以,越是真正伟大的诗人,越有这种千秋寂寞的悲慨。
后边两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是前面两句的延展。茫茫天地,悠悠宇宙,你,一个不过百年的渺小生命,尽管你有多么美好的理想与才智,但你究竟完成了什么?
你一旦消失了,你美好的生命也就白白地落空了,你就在这个长久的时间与广远的空间中永远地消失了。
而后来的人,杜甫,韩愈等人,尽管他们都是那样推崇,赞美陈子昂,可在当时,他居然冤屈地死在监狱之中。
想当年,燕昭王筑黄金台礼聘天下贤士,今天,如果有燕昭王那样的君主,他会欣赏我陈子昂吗?面对茫茫天地,个人的生命显得如此微渺,我悲怆欲绝,流下泪来。
“独怆然而涕下,一个“怆”字声音响亮,给人一种广阔苍凉的感觉。
———摘自《叶嘉莹说初盛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