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观《道德经》(43)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上士,即矢志不渝追求与道合一的修行者,这样的人听闻了大道及修道的方法之后,就会精进地付诸实践,争取早日达到与道合一;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中士,即对大道及修道半信半疑的人,这样人听闻了大道及修道的方法后,有的时候很精进,有的时候又很懈怠,这主要还是因为没有把大道和修道当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事,还达不到完全相信的程度;
下士闻道,大笑之:下士,即不信大道的人,这样人听了大道和修道的事情,会哈哈大笑,在这样的人看来,修道之事非常地荒唐可笑;
不笑不足以为道:不信大道的人,所认为的那些非常严肃正经不可笑的事,皆与修道甚远,是不能被称之为[道]的;
故建言有之:因此古代的圣人们留下了这样一些关于修道的说法。
明道若昧:修道者所追寻的智慧光明之路,在不信大道的人看来,好像很愚昧一样;
进道若退:修道者所追寻的与道合一之路,在不信大道的人看来,好像很消极退步一样;
夷道若纇:修道者所追寻的平安祥和之路,在不信大道的人看来,好像十分地崎岖不平坎坷多难;
上德若谷:修道者所追求的至上的德性,在不信大道的人看来,好像空旷的深谷一样虚无幽深难以揣测;
大白若辱:修道者所追求的高洁的品格,在不信大道的人看来,好像备受浊辱一般;
广德若不足:修道者所追求的宽广的德行,在不信大道的人看来,好像有很多缺点和不足;
建德若偷:修道者所追求的无为之德,在不信大道的人看来,好像十分地消极怠惰;
质真若渝:修道者所追求的质朴天真,在不信大道的人看来,好像混沌愚昧未开化一样;
大方无隅: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啊,[道]广大无边,周遍一切,最为[方正]却没有棱角;
大器晚成:修道的人想要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需要经过长期的修行才能实现;
大音希声:道无形无相,眼不可见,耳不可闻,只有真正走上了修道之路的人最终才会[听见]真正的大道之音!
大象无形:道,其象也虚无,其体也空寂,其性也玄奥,为语言概念所不及,难以为外人道也。
道隐无名:道,隐藏在天地万物之中,没有任何名相,远离任何语言概念,即此[道]字,亦是勉强名之,不经过实修实证是很难明白的。
夫唯道,善贷且成。只有这不可见、不可说的道啊,是天地万物以及一切生命的最初本源,同时也是天地万物以及一切生命的最终归宿,道,生育一切,养育一切,运行一切,转化一切,成就一切,奉献一切,始终默默无闻,不留任何痕迹,无已,无为,无争,无名......可是,又有哪一种事物能够离开道而存在呢.....
感恩老子
感恩《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