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父母爱情 | 母亲的“梳头匣”
文 / 念城北
匣子,是一种收藏东西的器具。在古代,女性常用一种木制的盒子来存放一些头饰和首饰品,这种器具就叫做“梳头匣”。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此物件也十分盛兴。
而母亲的“梳头匣”,却从未存放过任何头饰品。
在我的记忆里,它从来没有被摆放在台面过,也没有发挥过它应有的使用价值。就这样一直被遗弃在角落里,空着、空着,一空就是四十年。这个“匣子情结”还得从父亲说起。
图片来源于网络母亲出生在六十年代初,虽说侥幸避开了食物严重匮乏的六零年,但母亲回忆说,每天能填饱肚子就是她们童年里最美好的回忆了。为了顺从父母之命,也为了承担一份被物质捆绑了的责任,母亲和父亲在七十年代末结婚了。而“梳头匣”就随着这段情感的开始诞生了。
“梳头匣”是母亲仅有的几件嫁妆中很重要的一件,是父亲领着母亲,并且当着母亲的面亲自挑选回来的一件“减价品”。是因为匣子里面缺少一块梳妆的镜子,便要便宜处理,而父亲觉得也无关紧要,能省则省,就在母亲一生中最重要的物件上省了钱。当时的母亲一声不吭,心中却是百般委屈。我相信,世上所有的女性都希望自己的另一半能主动为自己付出和奉献,能够百般理解和宠爱自己,而不是用她们的牵强和恳求去赢得这种结果,母亲也不例外。从此以后,这个被父亲亲手买回来的“梳头匣”成了母亲心中一辈子的“减价品”,也从那一刻起,这个物件的使用价值一并彻彻底底的消失了。
每次母亲不顺心的时候,或者有人顺嘴不小心提起这个老物件的时候,她的话匣子就开始了,并且是一发不可收拾的哪种。记忆里最深刻的几句是这样说的:“我又不是残次品,凭什么我结婚时候买的东西是便宜货,减价货?难道我配不上你?好好一个人就这么委屈了一辈子,然后指着我说,孩子等你以后长大结婚时,千万别将就,一点不顺心就别嫁过去,什么时候满意了什么时候嫁,妈养活你……”这一段话陪伴着我一路成长,我知道这是母亲的心病,一块去不掉的心病。
图片来源于网络在我小的时候与这个匣子有过几面之缘,里面偶尔会堆满各种铁器杂物,螺丝钉、铁钉帽、大头针、小扳手等,每次等到这些小零件找到固定的存放盒子时,它又会被空出来,多年来它偶尔只是起一个过渡的作用。直到现在它还是崭新的模样,油亮的红漆,带有曲折形状的铁制提手,上下隔层,外表精美,做工精细,却那么无辜地遭主人厌恶。有好多年我都特别不理解母亲,甚至也嘲笑过。为这么一个小匣子至于吗?那个年代有好多家庭是买不起的,有总比没有强,能用就用呗,没镜子自己在边上放上一块不就得了?何必那么较真儿呢!还是因为父亲不够体贴您而生闷气?那就更谈不上了。因为您们那个年代的婚姻大多是被责任委派来的,哪里还谈什么喜欢不喜欢,爱不爱的?
多年后,随着我年龄的日渐增长,也尝试了被家人逼婚的各种轮番攻击,才慢慢地理解了母亲的心思,母亲这一代女性饱受了太多的辛酸苦楚。饥寒交迫的童年、父母之命的姻缘、为儿女生活的日夜操劳。母亲的那个年代,婚姻多是一种形式,一份责任,没有权利谈个人意愿,也没资格对不喜欢说不。母亲能对一件无辜的物件心生四十年的怨恨,她计较的不是物件本身的价格,而是在怨恨忽视了自己情感的父亲,怨恨被无辜的将就,怨恨被轻视了的爱。
图片来源于网络母亲终究还是爱父亲的,不管这种爱是源于启蒙,还是被培养成为后来的习惯。能埋怨四十年,也说明在乎了四十年。厌恶了四十年的老物件,终归还是舍不得丢掉;吵吵闹闹四十年、风风雨雨四十年,相互指责又相互离不开。
也许这就是类似母亲的爱情吧,就像这个“梳头匣”,从不会被摆放在显眼的位置,但任何时候拿出来都亮的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