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庭篇婚姻育儿

长大了的小豆豆

2017-03-06  本文已影响19人  会飞的猪心形的月亮

我读了小豆豆一书后感受颇多。打心眼里喜欢上了天真烂漫,淘气可爱的小豆豆。喜欢那个极耐心,有爱的小林校长。喜欢那个温柔,善良的豆豆妈妈。喜欢那个愿意给孩子做带有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的饭菜校长夫人等等。在作者回忆自己巴学园经历的笔下我感受到了一种非常浓厚爱的童真的氛围。

巴学园是一座由六辆旧电车改成教室的学校。是小林宗作先生的心血。其核心是爱的教育。小豆豆在巴学园度过了短暂而又漫长的两年,却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她之前在别的学校别的老师眼里的不正常在巴学园都是这么的自然。小林校长总是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个好孩子。小豆豆总想着:明天的巴学园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这样的互动模式好奇特,让我惊喜,给我感动。从小豆豆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少有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而其两者的共同基础是爱一爱的教育。巴学园里的老师,还有小豆豆的妈妈选择了给予了小豆豆足够的信任、尊重、理解。

有什么样的儿童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在豆豆妈妈眼里,小豆豆她是个充满好奇心,有活力,善良的好孩子。她相信她只是淘气,而非别人眼中的不正常。她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做出了许多出格的事儿,被原来的学校退学。豆豆妈妈带她来到了巴学园,并隐瞒了退学一事。小豆豆她在巴学园开始了快乐的学习,快乐的生活。她幻想自己长大要做间谍,检票员,芭蕾舞演员等,她善良,关心自己的同学,不歧视有残疾的同学。她对什么事都好奇。所以掉进过厕所,掉进过水泥堆,铁丝网将衣服划破、、、、、发生在小豆豆身上的趣事还很多,这些都让我发自内的的喜爱黑彻柳子笔下的小豆豆。我还羡慕她。羡慕小豆豆她的丰富有趣的学习生活,羡慕她有一个理解、信任、支持她的豆豆妈妈,一个愿意倾听、顺应孩子天性、尊重包容的小林校长。同时,我也开始回忆并反思自己看见过的、较普遍地、接受过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在这个快节奏,追求效率地时代,童年时候的我我并未有幸遇上豆豆妈妈,小林校长。我想大多都没有小豆豆的运气。假使我们是那个被学校退学的小豆豆,我们会面对什么呢?也许更多地是成人对我们的否定。可能会有埋怨,责备,迁怒。难道他们就不爱他们的孩子了吗?当然不。他们只是相比较儿童小孩而言,他们更愿意相信成人。相信成人的判断,相信他们自己!!!他们是用成人的眼光看待、评价小孩。这些决定了他们的教育观,影响了他们的教育方式。我们成为了他们眼里的好孩子。我们的成长让我们遗忘了好奇心。我脑中浮现了一幅似是而非的画面:我们原先就是那个淘气,天真,有着极强好奇心的小豆豆,而被退学的我们在父母的告知,教诲下慢慢不再淘气,调皮。我们安分的,像个小大人一样地上下学,我们像极了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也许,最后我们会恍然大悟。哦,那才是更有趣的人生。

巴学园是一个理想教育的乌托邦。里面只有50个学生。是小林校长在考察了欧洲的教育情况且在向道格拉斯先生学习之后返回日本创办的实验园。他顺应孩子的天性,教育理念非常超前。他尊重孩子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让孩子自己选择先上感兴趣的课,他还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带孩子远足,也野炊,并在过程中帮助残疾儿童建立自信心。在他看到小豆豆在厕所掏钱包时,只是淡淡地一句:记得要整理干净哦。在他眼里,那是小豆豆的天性,是孩子们的天性。他可以在与小豆豆第一次见面时耐心地倾听了小豆豆讲了四个小时。会理解在豆豆在好奇心驱使下干出的各种事儿。会真诚又认真地告诉小豆豆她是个好孩子。我想之前因为各种淘气而被遭遇退学的豆豆怎么在小林校长眼里就是好孩子了呢?我想,这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他们的儿童观的差异造成的。成人大多自我地以自己的评判标准去评价儿童,而又从未想过儿童本是怎么样的,他们喜欢思考儿童应该要是怎么样的。对此,我感到遗憾,难过。因为,我也曾是个小豆豆,却没有遇见巴学园和豆豆妈妈那样的存在。

故事的最后,巴学园最后被炸毁了。小豆豆在心中默念:还会再见的。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实世界还没有那样的巴学园。不过,我在这本书中感受到的的巴学园的教育理念与华德福教育是有相似之处的。强调尊重儿童,理解儿童,爱的教育。但我觉得都太理想主义了,难在大规模普及。且其教育成果难以评估,难检验其教学方式的科学性。但是,它在家庭为单位下的土壤还是很有生存空间的,也非常适合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没有遇见巴学园的你我可不可以努力成为豆豆妈妈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