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2
思考:农业的这条路到底该怎样走?
无尊
一、我所看到的家乡农村现状
前几天,回儿时的农村老家,目睹这些年农村老家的变化,不可谓变化不大。公路增多扩宽了,楼房更是一栋赛过一栋,但因为农业的萧条,农村人口的凋零,所以既不显的繁荣也不显的繁华,反而莫名的滋生出一股凄惶和颓败的感觉。我们村是一个大村,有着2000多人口,12个生产小队。小的时候,不管是刮风天,还是下雨天,农田里都不缺少忙碌的人影,可那天,我围绕着农田转了大半天,也没有见到一个人影有心于农活。
我一直存在着一个置疑:我们的18亿亩生死红线到底是在坚守着还是己经失守了?因为在N多年前我第一次接触“18亿亩生死红线”这个说词的时候,我们那里还没有新农村改造和农村城镇化,而后来的新农村改造过后,又随即紧跟而至的农村城镇化,让农田的消失可不是一丁半点。我们村的农田比较集中,以流经我们村的一条小河流为界,小河流的两边各是300多亩的农田。新农村改造改造的是小河流左边的农田,一条长约500米左右的马路,马路的两边修满着栉比鳞次的楼房,占有了多少的农田我没有具体的丈量,但估计数量不会低于50亩。农村城镇化城镇的是小河流右边的农田,同样是一条长约500米左右的马路,和马路的两边栉比鳞次的楼房。但是,农村城镇化相较于新农村建设,消失的农田要更多,因为伴随着农村城镇化的,还有一座占农田好几十亩的集贸市场。农村城镇化占有了多少的农田?我同样还是没有掌握具体的数字,我只知道,农村城镇化把我曾经熟悉的每一道田坎,都挤得消失或已经看不见了。总之,在“18亿亩生死红线”的提出之后,仅我老家的这一个村,就让仅有600多亩的农田,消失了达120亩以上。
我不明白,我们镇距离镇上有5公里,只是一个连交通都欠发达的偏僻村,除了赶集的那一天,平常的日子里,流动的人口几乎为零,收入来源的绝大部分,都依附着属于广东的那一片天空,有必要废掉农田换来这么大,却又没有什么用途的集贸市场吗?呆不久的城市,也安不下的农村,房子一栋接一栋的修,却又一栋连着一栋的空,这样的基建还属于基础性的建设,还具有着基础性建设的意义吗?都说在城市里买不起房可哀,其实在农村里修的起房也哀。在城市里,买不起属于自己的房子,还能够住得下属于自己的身子;而在农村里,属于自己的房子倒是起了,可这房子,却容纳不下自己忙碌的身子。
二、土地的流转,反倒加速了农田的消失
无疑议的是,土地流转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农田保证农业的大方向。但在当今农业形势的大格局下,不是任何一条措施想改变就能够改变的了的,在无法改变农业大格局的情况下,土地的流转,注定只会加速农田的消失。商人重利可以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轻别离就只能算是毛毛细雨。土地流转的作用是形成土地的大规模集束化,但中国绝大多数的土地是以丘陵和山地为主,这是土地大规模集束化的硬伤,是无有办法解决的。既然无有办法解决土地大规模集束的硬伤,那么流转后的土地在规模上自然也就成不了气场,在这种没有气场的土地上面种植粮食作物,其生产价值一定是为负值。所以流转后的土地,不是成了果园就是化成了鱼塘。
就以我儿时老家的这个村为例,小河流左边的300余亩农田,消失的不仅仅只存在着新农村改造的50余亩,还有土地流转后的100多亩果园。消失的农田总数,总规模实际上超过了200亩,达到了三分之一的消失比例。而这个农田流失的数字,还仅仅只是我们这一个村的数据,而存在着这种相似类情形的农村自然村,在全国各地的总数据又会是多少呢?
三、农业的这条路到底该怎样走?
农业是国之命脉是国之根本,一定不能够被忽视的。国家这些年对农业的扶植也是花了大代价的,但不要说收效甚微,甚至起的作用还成了反作用。国家对农业的扶植到底是以怎么样的形式扶植?资金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到位?这些对于普通的农民来说,都成了机密中的机密。国家扶植的资金是到位了,可真正还在经营着土地的农民,却连一分钱的影子都不可能看到,这些钱都通过权力寻租的方式,以投机的手段装进了个人的腰包。这样对土地造成的直接伤害就是:流转到土地的放弃了对土地的经营,而尚有经营土地意愿的却又失去了对土地的所有权,这种情况的土地抛荒,在农村也不是属于罕见。
真正的大国崛起,需要农业工业的同步齐飞,不可否认这些年我们的工业飞的很高很高,可单飞的工业,却显得是那么的孤单。从高空中往下面找一找我们的农业,只能够找到一个很小很小的点了。我们的农业从整体规模和发展上来说,是停滞的。我们农业的停滞,难道是因为我们土地的供应不足?抑或是因为我们民族的懒惰成性?两者都不是。我认为,是因为我们一直都没有在认真的寻找一条,真正有利于农业腾飞的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农业的振兴,不仅是势之趋然,也是对历史的态度,更是保证我们工业飞的更高更远的无限驱动力。
农业的这条路到底该怎样走?土地的流转、走合作经济社之路,其实就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方向,但要保证这条方向的正确无误性,在主体结构上就需要做出颠覆性的调整。农业是民生产业,粮食是民生物资,不能走市场经济化之路,可以有微利,但不能绑架市场。基于这样的主体认识,土地流转的主体对象就不应该是商人或个人,无论是商人或个人,都会让这条路变质变味,也承担不起这么重要的历史任务。土地流转、合作经济社之后的农业,要具备工业企业化的行政管理能力,要具有农、林、畜、牧、渔全面配套的综合发展大局观,更要保证具有对企业人、财、物合理支配的调控运转能力以及实力。而在全面市场经济化的当下,能够让全民信赖,能够承担得起,甚至是能够轻易的就承担的起这个历史责任和任务的,唯有我们的国家。因为即便就是市场经济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国家相关的农业管理部门,相关的农业技术部门就一直还存在着。他们一直养精蓄锐了这么多年,是一支精锐化规范化的农业专业管理队伍,也到了该检验检验自己,让自己亮剑的时刻了。
四、走这条路能够带来的连锁正面效应
企业化的规范管理,集团化的农业产业能力,必将产生三个方面质的变化。
1、授人以鱼也就成了授人以渔。
2、解决就业的大难题,让回乡的农民找回归属感和安全感。
3、农业经济将在此一刻生根并发芽。
微信号:q1476070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