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我的回忆像座城每天写1000字

乡土中国——读《山中的糖果》有感

2017-05-01  本文已影响48人  時間的光

好久没有畅快淋漓的读完一本文学作品了。

工作以后就很少看小说了,走出象牙塔后,面临着而立之年的年纪,生活逐渐露出了狰狞残忍的面目,而自己也逐渐被外界所扰,内心的平静逐步被打破,于是,不再喜欢被灌输鸡汤,不再被那些无病呻吟、假大空幻的文字所吸引。生活,生活,为生而活,远非几行文字那么简单。

可《山中的糖果》,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套路,没有华丽堆砌的辞藻,没有大段的风花雪月,而用简单朴素的文字,静静描述了周边亲朋、好友的悲观离合,也记录下了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变迁。

在回程的高铁上读完后,脑海里一直浮现着费孝通先生的一本书,《乡土中国》。好的文字,一定是能唤醒读者的认同感的,而我,已被深深的唤醒。

作者在南国的长江大堤上奔跑时,而我在北方的黄河边上刚刚降临,一样在农村的田野上、泥地里摸爬滚打长大的孩子,在两个不同的时空里,却通过这本书有了交汇。

村里的人们,大多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天播种各类作物,夏天收割小麦,秋日玉米、花生也熟了,冬天来临前还要种上小麦,一年四季,周而复始。

那时候的车马慢,人们的生活也慢,农闲时,男人们打牌打麻将,妇女们坐在一起纳鞋底、织毛衣,唠着家常,和小说里一样,这家的孩子有出息,隔壁家两口子又吵架了,锅碗瓢盆摔了一地。遇上红白喜事、逢年过节的时候,村里人都要互相帮忙,每年到了腊月关头,北方有家家蒸馒头的习俗,那时候去亲戚家拜年带的馒头都是有讲究的,小孩、老人、亲近疏远都要区分,带多少也有定数,父亲的晚上和母亲的白天便忙碌了起来,父亲晚上要去别人家帮忙和面,母亲第二天则赶过去帮忙蒸馒头。同样,到了我们家蒸馒头那一天,家里也挤满了人,邻居们不约而同的赶来,有的擀面、有的包好,有的负责烧火,有的负责洗蒸屉,大家默契的分好了工,有说有笑,转眼一锅香喷喷馒头已经蒸好,热气溢满了整个屋子,有豆沙馅、红糖陷,有的还有红枣。小孩子们早已经围成一圈,焦急的拿起一个, 却不想那么烫,又想吃,变两手不停的捯饬来捯饬去,大人们一边笑骂,一边拿起一个,掰开分给其他人,满足的笑着、说着、吃着。屋外雪花飞扬。

除了街坊邻居,我们的生活圈子还有各种各样的亲戚,姨妈姑妈,大伯小叔,各种各样的表兄弟堂姐妹,可惜我出生太晚,我出生时,大多数表哥表姐已经已婚,上小学时,他们孩子已经满地跑了,所以看到书里作者的表弟表姐们一起上下学时,不免有些羡慕,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虽然看起来其乐融融,实则鸡毛蒜皮的磕磕绊绊也不少,想起来母亲当年跟二姑、小姑也不对付,后来听小姑提起,母亲其实心眼蛮小,平时不太愿意吃亏,后来病重时更甚,埋怨甚多,只是那是我们还小,大人们的是是非非,多少年后才从尘埃里揭晓。只是母亲已去多年,小姑的两鬓也生了白发。

在钢筋水泥、高楼林立的今天,人们往往会怀念那个小桥流水、左邻右舍的年代,人们大多淳朴,简单,而那一代的小孩子也是最幸运的一代,物质虽然不丰盛,也足以裹腹;吃着百家饭长大,邻里相处融洽,互相帮衬;天蓝水清,没有工业,没有污染。无忧无虑的日子里,是老天赐予我们最好的时光。多年以后想来,嘴巴也能轻轻上扬。

生活生活,向生而活,我们就这样,时光洪流,被夹携着,滚滚向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