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诗经》之《民劳》
诗歌原文
《大雅·民劳》
民亦劳止1,汔可小康2。惠此中国3,以绥四方4。无纵诡随5,以谨无良6。式遏寇虐7,憯不畏明8。柔远能迩9,以定我王。
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国,以为民逑10。无纵诡随,以谨惛怓11。式遏寇虐,无俾民忧12。无弃尔劳13,以为王休14。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无纵诡随,以谨罔极15。式遏寇虐,无俾作慝16。敬慎威仪,以近有德。
民亦劳止,汔可小愒17。惠此中国,俾民忧泄。无纵诡随,以谨丑厉18。式遏寇虐,无俾正败19。戎虽小子20,而式弘大21。
民亦劳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国,国无有残。无纵诡随,以谨缱绻22。式遏寇虐,无俾正反23。王欲玉女24,是用大谏25。
词句注释
1. 止:语气词。
2. 汔(qì):庶几。康:安康,安居。
3. 惠:爱。中国:周王朝直接统治的地区,也就是“王畿”,相对于四方诸侯国而言。
4. 绥(suí):安。
5. 纵:放纵。诡随:诡诈欺骗。
6. 谨:指谨慎提防。
7. 式:发语词。寇虐:残害掠夺。
8. 憯(cǎn):曾,乃。
9. 柔:爱抚。能:亲善。
10. 逑(qiú):聚合。
11. 惛(hūn)怓(náo):喧嚷争吵。
12. 俾(bǐ):使。
13. 尔:指在位者。劳:劳绩,功劳。
14. 休:美,此指利益。
15. 罔(wǎng)极:没有准则,没有法纪。
16. 慝(tè):恶。
17. 愒(qì):休息。
18. 丑厉:恶人。
19. 正:通“政”。
20. 戎:你,指在位者。小子:年轻人。
21. 式:作用。
22. 缱(qiǎn)绻(quǎn):固结不解,指统治者内部纠纷。
23. 正反:政治颠倒。
24. 玉女(rǔ):爱汝。玉,此作动词,像爱玉那样地宝爱;女,汝。
25. 是用:是以,因此。
《民劳》出自《诗经大雅》,相传为周厉王时,召穆公(召伯虎)为劝谏周厉王要T恤民力,停止横征暴敛所作。
说到本诗的作者召穆公,在当时那可是了不得的人物。和周公一样,召公是个爵位,始终作为周王室的卿士世袭罔替。召穆公姬虎是第一代召公姬奭的后代,在周厉王、周宣王时为周王室的卿士。
据《史记》记载,周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荣夷公,并以其为卿士、执政大夫。后召公劝谏周厉王。周厉王不听,反而更加变本加厉的迫害国人,使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周厉王非常高兴地告诉召穆公说:“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借着这个机会,召穆公发表了一通被后世推崇备至的言论以劝谏周厉王:“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水。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水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产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若雍其口,其与能几何?”
召穆公如此长篇大论地劝谏,柯维用心良苦,但是周厉王仍然听不进去,老百姓还是敢怒不敢言,就在于又过了三年,国人们终于不堪忍受这样的暴政,联合起来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暴动,群起而围攻周厉王,周厉王只好带领一部分亲信流亡到彘地。这就是周代历史上著名的“国人暴动”。
在国人暴动的过程中,召穆公家中还上演一场最早版本的“狸猫换太子”的历史剧。暴动的国人攻进王宫,没有找到周厉王,也没有找到王子,非常恼怒。很快有人探知王子姬靖躲到召穆公家中,于是他们又很快保卫召穆公的府邸,逼召穆公交出王子姬靖。召穆公没办法只好用自己的儿子假冒王子姬靖,并把他教给暴动的国人,这才把王子保护下来。
周厉王被逼流亡之后,周王室没有天王执政,经朝中大臣们商议,由召公和周公(即周公姬旦的后人)共同执掌政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召共和”。两位卿士共同执政的第一年(公元前841年)被称为“共和元年”。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历史才有了确切的纪年。
《民劳》作为一首劝谏诗,和召穆公劝谏周厉王的言论一样著名。全诗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说只要能遏制“寇虐”就可以安抚国人从而稳定王室;第二章是说只要能遏制寇虐就可以保有前人的功业,成就天王的美德;第三章是说只要能遏制寇虐就可以亲近有品德的人;第四章是说只要能遏制寇虐就可以避免使王政陷于一败涂地的境况。第五章是说只要能遏制寇虐就可以避免王政被颠覆。作者还在诗的最后向天王表明,自己是为了让天王更加完美,才敢于如此直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