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笑集论语大讲堂自得其乐学论语

八佾篇第三:没有灵魂,光有美丽外在又有什么用?

2019-03-22  本文已影响4人  西源

原文: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最高的道德标准,同时也是各种德行之和。仁是核心,而礼乐,只是仁的外在表现。因此,清刘宝楠说:“礼节者,仁之貌也;歌乐者,仁之和也。”仁,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最可贵之情感,由此而求表达,于是有礼乐。孔子尊崇礼,正是想通过“礼”,来更好地发挥人心之中的“仁”,可一旦缺少了作为根本的“仁”,要礼还有什么用呢?或者说,礼还有什么意义呢?孔子正是在当时看到了社会上很多人仁德沦丧,才发此感慨。

        这句话,也提醒我们,凡事要抓住根本,认清本质,否则,光有枝节、外在,有什么意义呢?即如风筝,牵在手里,可在空中以随意飞舞,带给人快乐,一旦断了线,或者杳然不知其踪;或者,倏地落地,令人扫兴;即如学习,知识不能内化于心,只知道掉书袋,于人又有何裨益呢?美丽的外表千篇一律,好看的灵魂才万里挑一呢。

        因此,不管做人还是做事,一定要紧抓根本,掌握本质,固本培元,只有这样,做事方能成功,做人方能境界高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