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得 ♡ 诉说心情随笔想法

女儿的中文教育:最好的教育是引导,鼓励和陪伴

2023-03-22  本文已影响0人  Thebookworm新西兰
图片版权为作者所有

早上女儿来到我的卧室,让我帮助她读中文。

我让她先读,于是她便把新西兰中文标准学习课程中,老师留给她的阅读作业拿在手上读了起来。

让我吃惊的是,她已经在没有我帮助的情形下,把一篇小短文都读完了,中间有过一些停顿,是因为有些字词她不是很确定,但是在我的提示下,她很快就领悟到了并且完成了阅读。

她告诉我说,在她向她所在的学校的外语部提出她想参与中文学习后,学校帮助她联系了这个代表新西兰中文水平标准的汉语学习课程。

而这篇阅读,是远在奥克兰的中文老师发给她的汉语阅读水平测试文章。

图为女儿正在书写中文。图片版权为作者所有。

“喔!我还不知道你认得这么多的汉字呢!你是啥时候学到的这些汉字呢?”

我这个整天忙得脚打后脑勺的妈妈惊奇地说道。

大女儿自信地笑了笑,说道:

“妈,你还记得好多年前回南京姥姥家的时候,你帮我和妹妹买回来的那些中国小学语文课本吗?我把它们找出来,结合网络自己学的。”

听女儿这么说,我感到非常的欣慰。

那些中文课本是在女儿们上小学时候的一次回国探亲时,我们一家人搭乘地铁去了位于湖南路上的江苏教育出版社大楼里购买的。

我记得在全家返回新西兰时,我们把这些书用几只纸箱打包好带回新西兰,途中在澳大利亚墨尔本转机时,因纸箱上的苹果图案(我们用的是曾经装苹果的纸箱,曾被海关拦下检查测试过。

在随后的这些年里,那些书一直被我放在车库的储藏柜子里。曾经在做家庭清扫的时候打开柜子,看到那些被我千辛万苦背回来的书时,想起了那一些被子女已经成人了的华人家庭们捐给当地华联的中文学习书籍,感叹着这些书未来的命运,也将会带着崭新的面容,落在当地华联华语图书的书架子上吧?

站立在这些书籍前浮想联翩的我,忽然听到大女儿在身后的问话声:

“妈,你干嘛盯着这些书发呆?”

“我打算把它们搬到小储藏室里去,反正你们也不读这些书。”

“谁说我们不读?我正在读啊……”

“你?在读这些中文书?”

我不敢相信地摇了摇头。

时值大女儿的NCEA ,(也就是新西兰中学生们为了上大学而参与的新西兰文化课程认证考试)考得天昏地暗的时候;我每天看到挑灯夜战的她将自己关在卧室里学呀学的,却不知她在百忙之中,居然还在学着中文。

那个周末,闺蜜一家从基督城来看我。

她的大儿子比我家大女儿小一岁,现在在基督城的私立学校里读书。

闺蜜的一家人当初选择从我所居住的这个南岛小城搬走,其主要的原因便是儿子的中文学习,因为当时这里还没有华联组织的中文学校。

闺蜜对我说,为了孩子的教育,哪怕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当然,闺蜜的心血没有白费。她的儿子在私立学校得到了用钱堆积起来的良好教育,已经成为一位一表人才,文质彬彬的少年了。

“可是说到中文学习,唉!一言难尽。我把他送去了中文学校,可是他不感兴趣,最后我也只好放弃了。还好我们在家里说中文,他能说也能听……”

闺蜜无奈地感叹道。

时光飞逝,一转眼十年过去了。

于是在这个早上,当手持电脑的大女儿坐在我的床边,流利地阅读着她的新中文老师发给她的那一篇没有汉语拼音标注的文章时,才使我不禁发出了文章开头时的惊叹声。

在上班的路上,我在心里对女儿中文学习的进步做着总结:虽然在眼巴巴地看着闺蜜一家因儿子的中文学习而迁入到城市,寻找中文教育的机会时,我也曾在心中浮现过许多的妒忌与无奈:因为我无法离开这里搬去城市生活,也没有那么多的余钱将孩子们送进中文学校和私立学校学习;但是我能做到的,只是坚持陪伴着她们用中文交流,是将那些中文课本不远万里地从祖国背回来;是在心中期盼着她们与远在中国的家人们交谈时,没有语言方面的障碍……

我做到了:

我曾在孩子们的中文学习中,给予她们鼓励,激发她们对中文学习的兴趣;以及她们对有着中国背景的自己身份的认同感。

在这里,我还得由衷地感谢我的新西兰丈夫对女儿们中文学习的鼓励和支持。

我记得他曾经对女儿们说:“你们要为你们身上流淌着的那一半中国人的血液而感到自豪,要为你们熟知中国的文化和语言而感到骄傲……”

也许,孩子们的想法对了,世界观对了,她们所做出的行动便是有内在动力的,也是再昂贵的教育,都无法给予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