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3 论文读后感(1)

2022-10-22  本文已影响0人  风随心

两天里我看了2篇论文:

论文一:温锁林2012年发表在《中国语文》上的《“有+数量结构”中“有”的自然焦点凸显功能》。

论文二:宗守云2013年发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上的《说“v+有+数量结构”构式》。

为了后文理解方便,现将“有”用Y代替,“数量结构”用Sp代替,“数量成分”用S代替,因此,温文中的“有+数量结构”即为“YSp”,宗文中的“v+有+数量结构”为“VYSp”。

一、温文概说

(一)温的论文核心观点是:

1.Y具有自然焦点凸显功能2.YSp的语义倾向为强烈而明显的“表大表多”3.而之所以有这样的语义倾向,是因为(1)位置上,Y与S共处于自然焦点位置(2)语义上,Y与被突出的信息数量相互影响。即不仅强化了数量信息“多而大”的特点,也使其原有的超乎寻常的领有义得以保留,语义句法功能进一步虚化,最终成为凸显数量信息的焦点专职标记成分。

(二)自然焦点功能及确认

1.自然焦点

刘丹青、徐烈炯以[+突出][-突出][+对比][-对比]两对功能为参项,把焦点分为三类:

(1)自然焦点:[+突出][-对比]

(2)对比焦点:[+突出][+对比]

(3)话题焦点:[-突出][+对比]

其中,“突出”是以小句内部其他成分为背景时,焦点的性质可描述为“突出”;“对比”是以小句外的成分为背景时,焦点的性质可描述为“对比”。

2.焦点标记词的确认三原则(方梅)

(1)作为标记成分,它自身不负载任何实在的意义,则不可能带对比重音;

(2)标记词的作用在于标示其后成分的焦点身份,所以标记后的成分总是在语音上凸显的成分;

(3)标记词不是句子线性结构中的基本要素,因此它被删掉后句子依然可以成立。

3.Y的自然焦点功能及确立

(1)YSp处于句末,且s为句子核心信息所在;

(2)S位于句子语调的句尾重音位置,是语音上凸显的成分;

(3)S时以句子内部其他成分为背景而突出的信息,并未有与小句外其他成分对比的功能,因此这个被强调的数量信息属于句子的自然焦点。

(4)Y本身不带重音,几乎不负载实义,具备“可省略性”。

因此,Y具有凸显数量信息的焦点功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