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文】小清谈07 | 生子当如孙仲谋(二)
大历史•小清谈
——历史/人文/国学/艺术/哲学类清谈播讲栏目
——业余历史学爱好者笔记•给孩子们准备的课外读物
— 小清谈 • 第07期 —
主播 | 清河 · 编辑 | 清河
上一期我们讲到了在建安五年,也就是公元200年,孙权接了他大哥孙策的班儿,三国之一的东吴虽然已经初具雏形,但虎狼遍地,内外皆有忧患。曹操正在准备和袁绍大战,谁胜谁负还难预料,当时的形势是明显的袁强曹弱。刘备更是只能灰溜溜跑到河北,屈尊在袁绍手下,因为连之前在徐州仅存的一点儿地盘都被曹操打没了,自己的二弟关羽也被弄丢了,生死未卜。
所以,那时候这三家的情况是一家不如一家,一场仗没打好可能说玩完就玩完。而真正意义上的三国鼎立,是以下面几个重要战役为时间节点逐渐确立形成的:
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曹操胜,袁绍被灭,曹操后又北破乌桓,彻底平定了北方,以此确立了曹魏政权的中原霸主地位。
孙刘联军和曹操的“赤壁之战"——孙刘胜,曹操败退,以此确立了曹操再无力大规模攻略江东,东吴政权得以保全。
刘备和刘璋、曹操的”西川统一战“——刘备胜,刘备得以入蜀,占据益州和汉中,以此确立了刘备建立蜀汉的根基。
孙权和刘备的”夷陵之战“——孙权胜,刘备大败,不久病死,蜀汉元气大伤,从此再无力攻取荆州,以此完全确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这是《小清谈》的第07期节目,既然主角是东吴,那我们就聊聊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最令人震撼的那场经典大战“火烧赤壁”,完整还原这场战役的历史原貌,看孙权和刘备如何运筹帷幄,合力抗曹。
贰 决战赤壁(上)
在讲赤壁之战之前,我们还是要先看一下孙权是如何稳定江东内部政权的。如果江东内部不稳定,是根本无法有效联合刘备对抗曹操的。
前文说到,在张昭和周瑜这批“淮泗集团”的支持下,孙权基本稳定住了自己手底下这批人,同时也掌控了军队。但是,江东世族的力量是很强大的,想要真正稳住江东,必须搞定这些麻烦的世族,让他们心悦诚服地臣服在孙氏政权的脚下。但是,由于社会背景和身份地位的差距,江东世族与孙氏一直格格不入。
而且,孙策之前就没有和江东地方豪强们打好合作的底子,与刘备入蜀后对待西川本土豪强世族的方法相比,他的做法实在太过刚烈。当年孙策奉袁术的命令攻打庐江,当时的庐江太守就是陆氏家族的陆康,老陆康坚守了庐江两年。陆家是江东第一大家族,这次攻打使老陆家死了一半的人,对陆氏家族祸害这么大,两家算是结了仇了。
受敌二年,城陷。月余,发病卒,年七十。宗族百余人,遭离饥厄,死者将半。——《后汉书》
之后,霸道强势的孙策对待其他不服管的江东世族也没有什么怀柔政策可言,在夺取了重要的吴郡和会稽后,他对待当地的士族豪强也不手软,你要是不服就杀你。
“孙策平定吴、会,诛其英豪。”——《三国志 · 吴书六 · 宗室传》
这就使得孙权接班后依然面对着这个棘手的问题,江东世族们虽然不敢在台面上反对孙权,但私底下暗流涌动。这时候,有个人就冒了出来。
这个人就是庐江太守李术。
这个人史书记载的不多,到底什么来头不是很清楚,只知道他不是最早跟着孙策的那批人中的之一,但却又受了孙策的大恩惠。当年孙策攻袭刘勋夺下庐江后,直接任命其担任庐江太守,要知道当时的周瑜也就领了个没什么实权的江夏太守,孙策打下的几个地盘基本都是由孙家人把持的,所以这个人担任的职务其实并不低。(有人会问,为什么孙策不在打下庐江后让周瑜当庐江太守呢?因为周瑜是庐江人,当时的规矩是为了避嫌是不能让本地人当太守之职的,有本籍回避制度。)
他到底和孙策是什么关系,史料并未详细记述,我们也不了解。孙策任命他为庐江太守,很有可能是为了减少庐江本地世族对自己的反感,毕竟这个人不是自己的嫡系亲信,跟自己的关系没有那么亲近,也有可能受当时掌控朝廷的曹操的压力,没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控制庐江。
但无论怎样,李术的太守职务是由孙策任命的,可以说他受到的恩惠毕竟是孙家给的,而孙策一死,他就立刻对孙权起了反意,这背后的原因,非常值得玩味。结合当时的政治环境看,我个人觉得这离不开庐江本地世族的挑唆和要挟,背后没有人支持他,他李术一个外来户不敢这样做。
那李术是怎么反孙权的呢?李术在孙权继位之后“不肯事权”,在庐江又接纳了很多亡叛之徒,孙权最开始还是比较冷静和气的,还给他写信要人,意思就是把这些人给我送回来。结果李术给孙权的回话是:”你要有德的话这些人自然就回去了,他们就是觉得你无德才会叛逃的,我觉得没必要还给你。“
这口气吊不吊?有见过这么跟主公说话的下属吗?
策亡之后,术不肯事权,而多纳其亡叛。权移书求索,术报曰:“有德见归,无德见叛,不应复还。”——《三国志 · 吴书二 · 吴主传》
孙权听到这个回复都快气炸了,你李术真的是把我孙权当成小毛孩子了,是一点都不把我放在眼里啊!看我怎么收拾你!
孙权这个人还是很腹黑的,他没有上来就直接派兵去攻打李术,他知道李术这个人很有可能会倒向曹操,那时候就不太好办了。而这个时候的曹操也在试图拉拢孙权,替孙权向朝廷上表,因此两人关系还不错。所以他先写了封信,派人给曹操送过去,先向曹操提醒了一下李术这个人的“黑历史”,而这段”黑历史“也最终埋葬了李术。
原来,李术曾经在孙策指使下杀了曹操任命过的扬州刺史严象。严象这个人曹操很欣赏,因此在曹操灭掉袁术后,荀彧向朝廷推荐他去扬州担任刺史。不过他的到来成了孙策统一江东的极大障碍,因此,来了不久之后就被李术杀掉了。当时的曹操正在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与袁绍的决战上,所以也顾不上这么多,也就不了了之了。
写完了这封信,孙权就有了十足的把握,迅速派兵攻打李术。这时候李术就向曹操求救,但是曹操根本不搭理他。粮食吃光后,城也守不住了,城破后李术就直接被孙权杀掉了。
不久之后,孙权的堂兄庐陵太守孙辅也私通曹操,意图引曹操南下,这件事被孙权发觉后也迅速地暗地解决了,杀光了孙辅的亲信并将其囚禁。
这两件事对帮助孙权稳定江东政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使得这些世族豪强不敢再小看这个年轻人。而且年轻的孙权还是展现了一定的政治手腕的,一边血腥镇压反叛者,一边安抚豪强,招延俊秀,聘求名士,江东的局面开始稳定下来了。
孙权继续稳固着他的统治,掌权的第三年,他的母亲吴国太病逝了,他很悲痛。之后的几年他也在断断续续地跟黄祖开战,共讨伐黄祖三次,一心想报黄祖的杀父之仇。终于,在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孙权杀掉了黄祖,吞并了江夏郡的大部分区域。
这本来对孙权是个可喜可贺的高兴事儿,总算是完成了自己多年的夙愿。但这个时候的孙权根本高兴不起来,因为有一个更强大的敌人正在虎视眈眈地盯着他,那就是曹操。
曹操在公元208年年初就做好了征战荆州的准备。他先是在邺城命人凿玄武池以备练水军,同时派遣张辽、于禁、乐进等几个名将率兵驻扎在许都以南,随时准备南征荆州。之后,把马腾囚禁在邺城当作人质,防止西北方发生叛乱,避免后院生火。
半年之后,曹操在七月领兵南下,攻打刘表所在的荆州。八月的时候刘表就病死了,他的儿子刘琮在蔡瑁的劝说下举荆州投降曹操,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荆州大片领土,同时全盘接收了荆州水军,实力大增。这么轻松就拿下了荆州,曹操自然会觉得是老天爷在暗示他尽快统一全国,随即就把目光转向了一江之隔的东吴了。
曹操:征刘表这么顺利,幸福来得太突然了,我觉得是天意!铜雀台已建好,那大乔小乔我来啦!但曹操最开始就计划攻打东吴了吗?并不是的,其实曹操惦记上的只是刘表所在的荆州而已,他最开始并没有任何征伐东吴的想法,也没对征讨东吴做过针对性的准备。
包括接下来要讲的”赤壁之战“,我们把它当作一场遭遇战来看更为合适。
再来看看刘备,这时候依附于刘表的刘备也是非常狼狈的,听到荆州投降曹操了,赶紧一路南逃,被曹操的精锐之师“虎豹骑”追得是丢盔弃甲、灰头土脸,老婆孩儿也不管了,就是一路狂奔。在刘备逃亡的途中爆发了经典的“长坂坡之战”,老百姓们耳熟能详的“赵子龙七进七出长坂坡”和“张益德长坂桥前一喝退曹兵”都是发生在这个时候。
当然,赵云并没有真正的“七进七出”,那个只是演义,但史实里的赵云确实帮助刘备找回了他的夫人和儿子,只是没有找到刘备的两个女儿,之后赵云还被刘备封了“牙门将军”。而张飞也确实在长坂桥前以区区二十个骑兵就威吓住了曹兵,不负他“万人敌”之名。
我乃燕人张益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刘备只给张飞二十骑断后,《三国志》里记载“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这个时候的孙权也没闲着,他派遣鲁肃去和刘备交涉商量接下来的行动,能拉拢过来一个朋友总好过多一个敌人。鲁肃这个人也是被演义歪曲了史实的豪杰人物,此人的战略眼光极为深远,堪称东吴第一帅才,对于局势的判断和规划极为准确合理,可以说是东吴版的诸葛亮。不过,东吴其他人包括孙权本人的战略眼光也远远达不到鲁肃的高度,因此在鲁肃死后东吴并没有真正去按照他的规划去贯彻实施相应的战略,从而也锁死了自己未来向中原进取的可能性。以后有机会,我们来单独聊聊历史上真正的鲁肃。
鲁肃见到刘备后就问他是怎么打算的,刘备就说苍梧郡太守吴巨是他的老朋友,打算去投奔他。这时候鲁肃就跟刘备说:“我们孙将军现在兵多将广,有钱有地盘,是江东真正的主心骨,那个吴巨他本人就是个凡夫俗子,而且所在的位置那么偏,没什么发展前途的,你为什么依附于他呢?”言外之意,刘备你应该来找我们的。
刘备大为高兴,其实刘备心里也明镜儿的,不过不好意思直说啊,要不这脸面多掛不住啊!鲁肃这时候再适时地跟诸葛亮套个近乎,他跟诸葛亮说:”我是诸葛子瑜的朋友!“ 诸葛子瑜就是诸葛瑾,也就是诸葛亮他哥,鲁肃的意思就是我跟你哥是好哥们!哈哈,可以看出来鲁肃这个人确实挺会聊天的。
之后呢,诸葛亮就跟随鲁肃一起回到江东去见孙权,这样孙刘开始正式接触了。
此时的孙权正聚兵在柴桑,观望着战事,对于接下来该怎么做犹豫不决。诸葛亮见到孙权后就跟他说:“如果将军您想要抗曹,那我家主公倾全力支持您,您就断掉与曹操的联系;如果您不想抵抗,那就趁早解除武装去投降,在危机关头犹犹豫豫不果断处理,早晚会大祸临头的。”
孙权接着问诸葛亮:“如果就像你说的那样,那刘备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
孙权这句话问得很没水平,其实诸葛亮心里也很清楚,曹操对刘备这样穷追猛打,逮着刘备后他一定不会给刘备留活路的,所以刘备投降曹操是不存在任何可能性的。他的任务就是促成孙刘的联合,因此必须把孙权拖下水。
想要对付心高气傲的领导,最好用的办法就是激将法。
因此,诸葛亮回复到:“我家主公为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最终无法成事,就当作天意了,一世英雄怎能屈居于曹操之下!”
诸葛亮言外之意就是,我家主公刘备为什么被天下人当作豪杰?就是因为他胸有大志,心怀天下,投降这种丢人现眼的事儿,门都没有!
孙权被这句话怼得臊得慌,心气儿一下子就上来了,心里也想确实不能就这样便宜曹操那个孙子。他对诸葛亮说:“说得对!我不能把吴国故地以及十万精兵就这样拱手让给曹操,我下定决心了,他娘的,跟曹操死磕!”从这个时候开始,孙权已经是主战派了,所以说孙权还是有英雄气的,就像曹操对其的评价一样,可比刘表的儿子刘琮强一万倍。
之后诸葛亮又为孙权分析了一下孙刘联军能够取胜的原因以及曹操必败的原因,听得孙权心里那个舒服,更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
亮曰:“豫州军虽败於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於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三国志•诸葛亮传》
不久之后,曹操就给孙权写了封信,大概意思就是我奉天子之命,剑指南方,吓得刘琮直接投降,我也即将率领八十万大军到你家那儿跟你打猎去。这就是很明显的恐吓信了,吓得孙权手底下那帮人惊慌失措。孙权这时候就开了个内部会议,让手底下这些重臣谈一谈想法,看看怎么办吧。
令孙权最失望的就是张昭了。张昭带头说了一大堆狗屁道理,最后的意见就是投降曹操,因为打不过嘛,那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孙权很气愤,他心里明白即使投降曹操,这帮人该怎么当官怎么当,就是换了个新主子而已,但他孙家还能保全吗,鬼知道啊。张昭啊,你怎么就不知我的心呢,难道连你都有私心吗?
这时候,只有鲁肃不发声,趁孙权上厕所之际,鲁肃单独去找孙权,跟孙权说将军您不要听他们的,这帮鼠蚁之辈成不了大事,他们只会考虑自己的得失,这仗必须得打!而且,应该迅速召回周瑜,必须由周瑜去主打这个仗!
鲁肃清晰的战略意识可见一斑。
周瑜回来后就马上去见了孙权,周瑜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去给孙权吃下一颗定心丸。周瑜想说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告诉孙权,这个仗有的打,曹操是个”纸老虎“,别看他在北方叱咤风云,到了我们这地盘,他不行。
周瑜对孙权说:“将军,曹操说他有八十万大军,听他吹吧,他的总兵力也就是二十万人。虽然依然比我们兵多,但是不足为惧,请听我为您分析:第一,现在曹操的后院不稳,西北尚未平定,马超、韩遂是他的后患,他心有顾忌;第二,曹操的北方兵员的战斗力不行,长期的征战使他们疲惫不堪,且他们根本不适合水战,更不适应南方的气候,必定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这会极大地影响士气,而新归附曹操的荆州兵们更是乌合之众,人心不稳,不必放在眼里。这些都是用兵大忌,曹操都不在意,因此我必能击破曹操!”
孙权听后非常兴奋,高兴地说到:“你说的话正合我意,你公瑾真是老天爷特意派给我的!”孙权回去拔出刀,一刀砍向面前的奏案,跟手底下的官吏们大声说道:”以后谁再敢提出向曹操投降,下场就跟这个奏案一样,这事就这么定了,散会,都滚蛋!“
孙权为周瑜拨了三万精兵,备好舟马物资,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各自带万余人去和刘备合兵,同时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筹划战略。
东吴的几路人马浩浩荡荡地驶向樊口,而这时候的刘备,也在樊口对着孙权的军队望眼欲穿。
轰轰烈烈地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马上就要上演了,周瑜即将走入历史的大舞台。
我们下一期继续聊。
END
· 听说,喜欢点赞并转发的人会有好运哦 ·
感谢并欢迎您的转发。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您可以在公众号下方留言,告诉我您喜欢的话题。
『往期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