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读后感--原来穷也是有原因的
在文轩买书时,无意间被书名吸引。大概翻阅之后,有点迫切想要读一读,看看稀缺究竟是如何导致贫穷。从贫穷到稀缺,稀缺到贫穷,无止境的恶循环。
前前后后读了一个月,也渐渐发现好似书中所讲,稀缺简直是无孔不入,随处可见。真的有那么夸张的,稀缺简而言之就是:需要的多于我们现有的。就好比我需要花20块钱吃顿饭,可是我只有10块钱,这就是稀缺,金钱上的稀缺。
稀缺会俘获我们大脑,改变我们的思维,占据我们的理智。也就是比如:当我们缺钱时脑子中想的都是钱,如何赚钱 如何省钱 钱 钱 钱...
稀缺会导致管窥之视与带宽负担,两者相加会让我们更贫穷。
管窥之视。当稀缺俘获大脑时,我们会通过管子看世界,专注与管子内的事物,而忽略管外的事物(包括一些重要)。举一个简单例子:在你上班要迟到时,你出现时间稀缺,大脑中想的都是如何赶九点前到达办公室,你着急赶路,忽略了马路中突然出现的货车,从而导致悲剧。
管窥之视也有有利的一面,那就是专注。我们专注与管子内的事物时效率往往会提高很多。比如在截稿日前前一两日,你码字速度明显提高。书中称这为"专注红利",也就是专注会获得丰厚的红包,但在红包仅限于你专注的事物。
带宽负担。稀缺会降低我们的认知能力与执行控制能力。如:当你决定减肥时,你出现食物稀缺,你开始关注各种食物热量,面对甜点的诱惑更剧,大部分时间你减肥计划终止与向食物诱惑的屈服。我诠释不够准确,但这确实是我的感想,要知道在书开始部分的测试题中,我只得两分。
说说认知能力。对一切事物的认识与思考,或者是大脑思维方式与能力。稀缺的确会影响我们的认知能力,当稀缺俘获大脑时,会偏向稀缺东西,思维出现偏颇,像那种钻牛角尖的感觉。
而执行控制力。我们提的比较多的自控力就是其中一大部分。说到自控力大家都熟悉,在这里想说的是稀缺对控制力的影响。都知道自控力是有限的,而稀缺会加速我们有限自控力的消耗。
林林总总将了很多,在带宽负担之后更是深入讲道稀缺是如何加重带宽负担的。
简而言之有以下几种情况:稀缺陷阱 杂耍应付 余闲缺乏 。
稀缺陷阱。稀缺会造就更多的稀缺,稀缺导致贫穷,贫穷导致更稀缺,鸡生蛋 蛋生鸡,生出更多的稀缺鸡。
杂耍应付。顾名思义如杂技表演一样,在有限视野中看的空中掉落物品,一个接一个的应付。有快有慢,有高有低总是会搞的手忙脚乱,应接不暇。如:你的工作任务一个接一个项,刚刚忙完A任务,发现B任务快到截至日期,就快忙完B发现C任务也进入倒计时了。天啦简直就像杂技表演一样,应付完一个接一个任务是,感觉自己都快挂了,心累,身体更累。
余闲缺乏。这个比较好理解,就是我们在稀缺时根本没有多出来稀缺物,没有缓冲带。如你只有500块,刚好够10天的生活费,突然朋友结婚你需要支出一笔礼金钱,这时你就玩完了,你焦头烂额。
最后,提出针对稀缺提出各种应对方法。
首先是克服管窥之视,人在所难免会出现管窥,解决办法就是用外力打破管窥,提醒你管子子外的重要事情。可以有人提醒,可以是各种软件提醒,也可以是提前设置的自我提醒。如在你专注与赶路,而忽视马路对面快速驶来车时,有人提醒你小心货车,不就避免悲剧的发生,或者这个例子不够贴切,但至少说明一点问题,提醒确实有用,提醒可以把重要的事情拉如管窥的视野内,重视注意它。
其次是预留余闲。在相对富足事预留一部分以做不时之需。金钱也好 时间也好给自己设置一个缓冲带,减轻带宽负担,减轻心里压力。如当下有时羡慕,有时庆幸 年轻人,常常叫月底没钱用,没钱交房租,殊不知在每月预留一点工资做房租用,做应急备用,情况要好太多。不用在为减轻稀缺,降低带宽,做出非理智抉择。又如:每次工作天工作任务,如你有余闲时间,你可以轻松解决突如其来的会议,而不加班加点弥补开会所占有的时间。
最后的最后,用稀缺的角度看到问题,去思考,去解决,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有幸能读到这样一本书,虽然我段位比较低消化不了多少东西,但给我多一种思考的方向与角度。
«稀缺»读后感--原来穷也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