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两代人教育观念的碰撞,父母如何应对
01
好友相聚,同样身为父母的我们,谈论的话题一定是围绕着孩子的问题。
小马有一个聪明活泼的儿子,由于小马和丈夫都要上班,因此照顾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爷爷奶奶身上,为了方便照顾,爷爷奶奶搬来一起住。
相见容易,相处难。住在一起后,小马就明显感觉到自己做妈妈的地位越来越低。
奶奶是家里家外的一把手,做事雷厉风行,性格争强好胜。小马的个性既温和又不喜欢事事逞强,小马和奶奶教育方式有很多不同,但是家只有一个女主人,小马的声音越来越弱,越来越没有力量。
每次见面,小马都在吐槽,老人的很多观念已经跟不上。比方晚上看电视,只要爷爷奶奶散步回家,老人家一定会打开电视,这时儿子给吸引过去了。小马叫了孩子很多次回房间写作业,孩子就是不肯,每次都要小马生气大喊,甚至动手,孩子才不情愿的跟着进房间。
小马提议把电视搬进爷爷奶奶的房间,老人家不肯,说房间小。小马的老公因为看到有这么多人看管孩子,自己早就出去打球,家里的事情基本甩手不管。
小马自嘲道,家里是奶奶说话才算数,孩子问什么,都会让孩子问奶奶能否可以。
小马对待孩子是很有耐性的,但是一家人经常在孩子面前否定妈妈的教育方式,孩子一有问题,就指出是妈妈的责任,妈妈没有教育好。面对孩子的各种问题,小马时常感觉身心疲惫,非常无力。
作为好友,我们都纷纷建议小马有机会,分开住。小马摇摇头,现在房价这么贵,不现实。我们继续提议是否可以租房子,小马想想又摇头,租的房子,住不惯。
我提醒小马,别一味的退让,小问题不解决,等孩子长大,会很麻烦。
小马的烦恼比较特殊,但也有一定的代表性。现在和老人一起住的家庭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多的妈妈感觉到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听到了很多反对的声音。
读尹建莉老师的书,提到,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教育人。在教育的问题上,父母要有坚定的立场,坚持自己的主见。如果老人家方法不对,又无法做到不插手父母教育的问题,并且在家里充当了教育的主角,父母就应该考虑长远一点,采取合适的行动,而不是模棱两可的态度。
两代人生活习惯不同,可以将就,但是教育孩子的问题,无法将就,因为孩子等不起。
�
02
小莉也因为孩子出生,没人照顾,所以请爷爷奶奶过来一起住。小莉性格活泼开朗,很有主意,家庭琐碎的事情,小莉都是打个哈哈就过去了。
但是只要说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小莉的脾气就出来了。有一次孩子因为学习上的事情,惹到小莉生气,小莉二话不说拿出棍子,要教育一下这个孩子。
爷爷看到了,心疼的阻止小莉,小莉大声的在大家面前说:“爷爷走开,我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一阵僵持后,爷爷被奶奶劝走。
从此之后,只要是小莉在教育孩子,大家都不做声。
我个人是比较赞成小莉的处理方式,先不评价用棍子教育的事情,至少小莉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关键是让孩子心里明白谁是妈妈,妈妈是谁。
孩子是很会察言观色的,家里那么多人都有不同的意见,那他到底听谁的?
在教育的问题上,只要父母的态度明确,立场坚定,慢慢就能理清家人在孩子心中的位置,慢慢就能找到自己在家人心中的位置。
03
曾经,我也同样要面对这种事情。因为要上班,请来奶奶照顾家里。
晚上奶奶想看电视,一般都是孩子做完作业睡觉后,才开电视。对于这件事,好几次我都坚持自己的态度。
有时下班晚了,回家看见奶奶在客厅看电视,孩子在一边写作业。有一次,我直接把电视关了,请奶奶到楼下散步。然后坐到孩子身边辅导孩子写作业。
我心里很明白,奶奶会不高兴。但是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坚持自己的做法。
我们都知道培养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并不容易,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古时还有孟母三迁的故事,现在更有父母为了给孩子选择一个好学校不惜花费更多的金钱买学区房。
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多重视。老人到家里帮忙,作为儿女,都很感激。只是原则上的事情,不能妥协,不是指责老人,而是对错误的教育方式坚决反对。
其实,当父母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坚持了自己的教育方式,老人慢慢都会理解和接受,孩子也不会专空子。
在教育的问题上,父母不妥协,并且采取积极态度应对,一段时间后就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里,孩子才能专注、投入。
在教育的问题上,父母要学会做减法模式。一大家人住在一起,肯定会遇到很多烦心的事情,父母要抓住重点,其他的事情就像拿起剪刀给杂乱的树修修剪剪一番,然后会看到一棵形状优美的树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