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易变,交友请学会分类,正确存放
文: 西岭初见
都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我们都希望能广交朋友,让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上不再孤单或者能够轻装前行。可是现实真的是朋友越多了越好吗?
1、
中国留日女生江歌的故事想必已经有很多朋友知道,这个故事让我们对“朋友”这个词的需要重新定义一下了。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整个事件:
青岛女孩江歌从小喜欢漫画,长大后,她的单身母亲倾尽所有,培养女儿去日本留学学习她喜欢的漫画。江歌在日本留学期间认识了同是青岛老乡的刘鑫,据说两家在中国的住址相距只有十公里。
都是在异乡求学,同为老乡,加上两人年龄相仿,早已熟识,江歌把刘鑫看成了最好的朋友,多次对刘鑫进行帮助。
刘鑫与同班男同学陈世峰交往并同居,而后由于两人多次争吵分手,刘鑫搬出同居公寓改投奔江歌。善良的江歌把刘鑫当成好友,毫无理由的收留了她。但是分手后的陈世峰不善罢甘休,经常恐吓和骚扰刘鑫,曾找到江歌住处并与二人发生过争执。
2016年11月3日凌晨,打工回家的刘鑫电话通知江歌要求其到车站接她。江歌在车站足足等了她两个小时,又为她买了混沌当晚饭,凌晨时分,两人一起回家,而此时,陈世峰尾随而来。
刘鑫大概是意识到了危险,她让好友江歌替她承受感情上的纠纷,而自己却躲到房间里,并且把房门锁上。
但没过多久,邻居就听到了走廊的喧闹和尖叫,江歌想开门进房,却发现房门已经锁,她无法进入,她大声呼叫刘鑫,刘鑫却充耳不闻。无奈,江歌面对着中国室友,却只能用日语呼救。等她的邻居们打开门后,发现江歌已经倒在血泊中,她的脖颈处,身上多处刀伤,刀刀毙命,惨不忍睹。虽然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但由于失血过多,没能留住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
本来我们尚还可以理解刘鑫,因为害怕不敢开门,她只是一时吓蒙了而已,坏人只有陈世峰一个。可是,现在生活的的“可是”太让人心寒。刘鑫在此后的二十多天里,一直和身边的人说自己不知道凶手是谁,更否认有前男友,刘鑫的父母刘发春、任淑峰更是拉黑了江歌的妈妈。
21天之后,日本警方破案,凶手正是刘鑫的前男友陈世峰,而此时,刘鑫却说是在她的协助下,警方才破了案。
在此后的200多天里,江歌的妈妈一直试图联系刘鑫,希望她出来给江歌作证,毕竟江歌是因她而死,为她而死。然而,刘鑫及其父母早就搬家,人间蒸发。无奈之下,江歌的妈妈在网上公布了他们三人的具体信息。迫于来自网络的压力,刘鑫的父母出现了。江歌妈妈等来的不是慰问,不是抱歉,不是道歉,而是刘鑫父亲刘发春的质问和威胁,说把他们的信息发到网上,要告她,甚至说:你女儿被杀是自己短命,和我们无关。
善良的江歌交到不是朋友,而是一头狼,一头凶狠而又自私的白眼狼。
2、
还记得以前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
在二战期间,一个犹太人家庭遭到迫害。大儿子和小儿子分别去寻求帮助。大儿子去找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小儿子去找自己曾帮助过的人。结果,大儿子获救,小儿子被出卖。
书中给出的鸡汤是:爱你的人会一直愿意为你付出,你爱的人却不一定愿意为你付出。在现实中,真正对你忠诚的都是曾经给过你帮助的人、爱你的人。
其实,这个故事过于笼统了,编故事的人并没有交待清楚事实,只是在那里宣扬感恩和爱。
“大儿子去找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结果却是大儿子获救”为什么那个人要帮大儿子,大儿子在和那个朋友的交往相处中是以何种姿态?大儿子经常帮助他,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帮助他?他在性命攸关的时刻又是如何求助的?这些故事中都没有交代清楚。
同样的,“小儿子去找自己曾帮助过的人,小儿子被出卖。”小儿子平日里是如何和他的朋友相处,他的朋友的品性如何,出卖小儿子对那个朋友有什么利益,这些在故事中也没有说明白。
人性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存在。这个社会是无时不刻不在变化的,再好的感情都会淡,再熟悉的人也会变。
时间,会让陌生的人变得熟悉,也会让熟悉的人变得陌生。我们这一生中遇到的人就在这样的陌生与熟悉中辗转。
3、
刚好在网上看到一则法制新闻:
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的一对好友小王和小张平时关系非常不错,就像亲兄弟一样,小张因资金紧张,就向小王借钱。小王考虑到平时和小张关系不错,就将自己的信用卡借给小张,并告诉其密码,要求其用完后再归还。
信用卡借出后一个月,小王突然收到银行发来的提示还款短信,要求其归还信用卡到期的借款10万元及利息。10万元不是小数目,小王自己未借款,那唯一的可能就是信用卡借给小张期间,小张所借。
小王随后找到小张,要求其归还信用卡借款,但小张以资金困难为由向小王出具10万元借条,表示会尽快还款。承诺了“尽快”,可在此后的时间里,小张为躲债“不辞而别”。小王面对10万元银行借款和“消失”的朋友感到无奈,只好将小张告上法庭。
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朋友之间的金钱关系更要清楚,否则很可能损失了财产又伤了友谊。朋友无涉利害最是安全,一旦涉及利害,相辅相成的可能性极为微小,对剋成仇的例子,比比皆是。
4、
前一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一对闺蜜唐晶和罗子君。在前几集里,唐晶对罗子君生活介入很深,基本上随叫随到,罗子君的大事小情,都可以找唐晶。罗子君的老公陈俊生有出轨迹象了,罗子君可以直言让唐晶帮她查实习生背景。唐晶在工作忙的时候,派当时的男朋友贺涵去帮助她,离婚帮着找律师,建议她多拿钱。甚至去找陈俊生,说不会放过他.......
如此铁的关系,就是亲姐妹有的也不如。
可是她们都忘记了那句话:朋友之间要保持距离——这样的友谊才能长久。
果然,后面有一段情节是:唐晶和男朋友关系很亲密,已经同居了,罗子君竟然一无所知。知道了之后,她非常震惊:“她(唐晶)竟一字不与我透露,将我蒙在鼓中。好家伙,这样是待朋友之道吗?”
当子君通过她人之口知道唐晶更多信息时,也有很多猜疑:“朋友?我冷笑,这也叫朋友。已进展到同居了还不与我说一声,难怪最近要找唐晶的人几乎要提早一个月预约......其实我又何尝是个多是非的人,唐晶也太小心。”
最后这一对曾经的闺蜜也应该那句话:防火、防盗、防闺蜜。唐晶的男友成了罗子君的男友。
唐晶和罗子君的相处的时间不长、不铁,没有相互付出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们两个是大学同学,当年唐晶还是实习生的时候,子君也曾帮助过、陪伴过。
可为什么曾经如此贴心的朋友最后却形同陌路呢?她们把彼此当成了最好的朋友,却不会去正确的保存对方。
朋友再亲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为熟,结果反生隔离。朋友之义,难在义字千变万化。
5、
很多人交友之前自己心里早有了一杆秤":他能给我带来什么,以后会不会在事业上帮助到我"等等,一杯酒下去称兄道弟,两三语不合当场翻脸,这样的友情一开始就不纯粹了。
你把别人分了类,在别人的眼中,又何尝没有把你进行归类呢?
三毛在《朋友》一诗中说:
朋友也是需要分类的
例如图书馆,一架一架混不得
过分混杂,匆忙中去急着找
往往找错类别
如果在你的朋友分类中,有一类非常珍贵的友谊,请用正确的方法来对待她,因为保存不好,它会容易变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