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庭教育
很久以来,一直想开一档亲子教育方面的微课,这个想法在内心深处已经酝酿了很久,因为平常工作比较忙,每天要写作、讲课,还有其他的一些事情,所以就耽搁了下来。
在日常工作中,我也看到和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孩子,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折射出一些成长方面的问题,每次看到家长困惑和信任期待的眼神,我觉得我应该义不容辞的去传播知识,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也是我开设这个专栏的初衷。
我想把我工作当中遇到的心路历程,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各位亲爱的父母带来一点启发。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天使,是上天赋予我们最好的礼物,孩子身上所折射出来的,都是我们父母的影子。
我们现在很多家庭几乎都是一个孩子,他们是父母的小宝贝,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中国的家庭,一代甚至几代人都在关注一个孩子,他们对孩子百般疼爱,要什么就给什么,吃的喝的玩儿的,都不能马虎,什么都给孩子买最好的,就差把天上的月亮给摘下来。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任何教育都不能代替家庭教育,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什么样的人,在要求孩子改变的同时,先去改变自己。
在我以前带班的时候,我就经常告诉我们班的孩子,有了好吃的一定要最先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吃,因为他们是我们最爱的人。
对我自己的孩子,我同样也是这么教育的。我的儿子今年上小学四年级,他在吃任何东西之前一定会先送到我嘴边,这也是从幼儿园开始,我对他的一个教育和要求。
几年下来,他已经潜移默化地养成了这种习惯,每次都能自然而然地跟我分享,看着我很愉悦的享受他分享的美味,他的眼里充满了欢欣喜悦。
我有时买了零食回来跟他讲:“儿子来吧,妈妈今天发现了一个很好吃的东西,带回来给你一起分享。”时间长了他就懂了,分享是快乐的,下次他买的零食也一定会留给我。
我有时在小区里散步,会看到爸爸妈妈和长辈们在逗孩子:“宝贝儿来,给我吃一口。”当孩子满心欢喜的把吃的东西递到你的嘴边,大多数家长都会摇摇头:“我不吃,你吃吧。”
看似很小的一件事情,但对孩子来讲,他会觉得困惑不能理解:爸爸妈妈很奇怪,想吃东西给她又不要,难道是不喜欢我给的东西吗?如果相同的事情重复发生几次,相信孩子以后就不会给你了,因为他知道就算给你,你也不会吃。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孩子还小,这只是一件小事。但你们有没有想一想,长久以来,自私不懂分享的孩子就是这么来的。其实在日常小事上,所反映出来的生活态度和习惯才是我们值得重视的,分享是快乐的,要让孩子充分体会到分享带给他的愉悦。
每个孩子都纯净得如同一张白纸,出生的时候大家都是一片空白,一切的人生都是被人为后天的种种经历勾画上去的。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如果等他长大懂事了,你再去教育他,就已经迟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榜样是无法取代的。传统教育侧重于知识的传播,而家庭教育更侧重道德、品行、情商等软素质的培养,这个对我们的父母提出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你是否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做好这第一任老师呢?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学校的德育教育大多是空泛的理论,没有和实践相结合,当孩子走出学校回归家庭,假如他父母所做的完全是另外一回事,那么这个孩子品质上是需要弥补的,因为我们的父母都没有好好去做榜样。
学校老师说要孝顺父母,孩子却发现妈妈每天在家和奶奶吵架,孩子就会觉得原来不孝顺父母也是可以的。幼儿园经常教育孩子,饭菜要吃干净,可是在家里,父母没有这样去要求他,那他会觉得浪费其实也是可以的,父母不爱看书,可是却逼着孩子去看书,前脚让孩子看书,后脚自己却坐上了麻将桌。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长久下来培养出来的孩子会颇具两面性。他在学校可以说是老师眼中的三好学生,可是回到家里就是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这个就是明显的家庭教育缺失。
如果你想要孩子成为你心中那个值得骄傲的人,那么作为父母的你首先就要转变思想,成为你心中想成为的那个人。
古人云: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
培养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也是天下父母共同的责任。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但愿每个家长都能懂得养育之学,助力孩子有一个更加璀璨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