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半程乃知秋
立秋前后,数场暴雨接踵而至,笼罩城市很久的“赤焰”终于消停下来。雨后的天空湛蓝深邃,夕阳如醉,落日融金,仿佛一下子洗净了心中的沉垢,连呼吸都是透明的。“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应该正是这般景致吧。
这几天适逢月圆,晚上在CBD的绿地边散步,时而步入小径,时而穿过立交,但是心中牵念的、目光追寻的却是她那皎洁的一盘银白。她也像是能读懂我的心,无论在哪个角落,她都会透出一片空间从遥远的天际照我。
或许秋月最关情,古人的诗句写秋常有月。王维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苏轼便和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思亲的人倚楼轻叹“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想家的人披衣夜起“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每次读起这些诗句,就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相望,明灭间神思交会,心有戚戚。
人生半程乃知秋岁月更迭,四季相推,千古往复无休,此自然之法常,盖人固多情,而枉自伤怀矣!每一个诗句写下一个秋,或许只是那一刻诗人心境的投影吧;每个人的一生要经历多少个秋、多少个此时此刻?从古至今又有多少人、多少秋的此刻此景?放眼望向星空,但见人影杂踏,塞满天地,这其中又有多少个我?“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秋”。而今,时近天命,人生半程,我心中的那个秋是什么样子呢?
记得年幼时多半是在老家农村度过的,印象中那时的秋只有中秋节,只有中秋夜那一块馋了很久的月饼。父母远在城市,只有奶奶带着我,虽然家里穷,但中秋夜的拜月仪式是不能少的。奶奶取一个盘子,盘中端正地摆上一块传统五仁月饼,然后走到院子中间的空地上,铺几块砖把盘子放在上面,再点上三支香对着月亮祷告“月奶奶保佑全家平安!保佑明年庄稼收成好!保佑小孙子…”我急切地等着奶奶进行完这些啰嗦的仪式,眼睛一会儿看看月亮,一会儿盯着月饼。其实我不关心月亮,我只想月饼。但那洒满院子的银白月光却深深地印在脑海从未褪色。
人生半程乃知秋稍长读书时,我心中的秋大概就是俊青的《秋色赋》了,那份充满激情的热爱与歌颂也燃烧着我的年少青春。对未来满怀美好的憧憬和期盼,一个美丽新世界正等待着我去耕耘、去收获。
其后,我和大多数人一样重复着相似的程序,经历着平庸的生活,虽经几度沉浮颠簸,然而总的来看一切都是波澜不惊。秋,只是一个季节、一种物候,她和其它季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只是偶尔,会在月圆的夜晚静静凝视着她,照见曾经的我,我不知道那份渴望而闪亮的眼神会忽然消失吗?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很喜欢辛弃疾的那首词“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今天看来,是自己有些矫情了,自古词人多悲秋,悲,不必是一种情绪,恰是一种意境,或者只是给自己溢满欲出的情感找个出口吧。“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还是更喜欢东坡先生“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那份坚韧畅达。
人生半程乃知秋前几天上花课时,老师说“夏秋时节,可选的花材很少,这会更加考验我们。”我深以为然,或许生命中的任何境遇都是恰到好处吧。
己亥年初秋望月闻道主人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