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powerment——哈佛公开课《领袖心理学》读书笔记
当今我们所学的“寻求组织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统一,让组织成为个人发展的平台”的理论,其实早在20世纪初,芙丽特,一位杰出的女性,就提了出来。在当时,管理学还刚刚开始有了雏形,泰罗主义盛行其道,每家企业都在崇尚“科学管理”。但是在这个时候,芙丽特则提出来,人不同于机器,人希望进行自我管理,而且组织的使命就是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the role of biz is to develop individuals).
赋权有很多好处,例如可以激励被赋权的人发挥主动性,可以帮助他人加速成长,以促进组织的进一步成长。但是人们对于赋权会有种种顾虑:
——担心失去控制。
——担心别人得到认可,而不是自己。
——担心因失去对局面的控制而失去工作。
我们也对自己被赋权,有种种顾虑。
——担心他人对自己抱有过高的期望。
——因为得到赋权后,不得不更加努力工作。
——被他人所排斥或嫉恨。
——真正实施被赋予的权力后,但并不能得到肯定。
——如果真正改变了所在的系统或机制后,担心被惩罚。
因此,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以为自己赋权了他人,也常常认为自己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赋权,但并不会很明显地意识到自己没有给到他人足够的赋权,这是我们大脑的“归因偏见”在其起作用。事情发展得好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是自己做得好。但事情发展得不好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归咎于他人或者外部因素。例如,如果我们考试考得好,我们会觉得自己有认真准备,有认真学习,好成绩是理所当然。但是如果没考好,我们会说,因为我最近太忙了,没空复习,或者说,考试题目出得太偏了,所以好多都没有复习到,但很少人会说,是因为“我自己太笨了”,“我没有认真复习”,“考得不好也是自己“罪有应得””。
如何进行赋权呢?其实赋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状态:
Enhancing and energizing context-specific process that expands feelings of trust and control in oneself as well as in one's organization, leading to outcomes such as performance and satisfaction.
赋权是持续增长,不断增强的。
芙丽特提出,组织中,做好赋权,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关注人的岗位而不是职位。组织中人人平等,享有同等的话语权,只是每个人所处岗位不同,职责不同。不会因为有人身处经理的位置,就“高人一等”,可以凌驾于他人之上。因此,组织中应当关注每个人所处岗位所发挥的作用,强调平等。
——组织中所有成员都是平等的,而且拥有共同的目标。所谓共同目标,即对目标有同样的理解,而且认同这个目标。
——在组织中,人们可以自由交流信息。
——组织的能量和协同效应可以持续得到发挥和增长。
——赋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赋权的过程中,有三个关键因素:
1)个人因素:
——Self-efficacy自我效能:相信通过个人的努力,可以实现某个目标,坚信自己在特定的任务中能够成功的信念。
——Locus of control心理控制点:认识到有些事情是自己可以掌控的,有些事情是自己掌控不了的。有相对比较高的内部掌控意识(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的人会有较高的自我驱动力。但是内控型太高,则会导致挫败感,因为有很多因素是个人无法掌控的。
——Self esteem自尊
2)信息的传递:很多时候,我们传递的是很具体的信息,而且认为只有具体的客观的信息才能够传递。但是,事关重要的决策和判断的话,是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的“模糊信息”,来帮助他人认识到,具体是如何做到正确的判断的。例如,你如何理解接下来应该做什么?你如何解读目前的情况?这些模糊信息是个人成长的机会,也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很多时候,我们如果去问人们,人们会说两种信息我都愿意分享,但是其实他们分享的大部分是具体的信息。原因不是他们不乐意分享,而是他们没有搞清楚模糊信息和具体信息的区别。很多时候,人们真正做的事情和他们想做/认为自己在做的事情是不同的。因此, 作为一个领导者,应当对自己有很清晰的认知,确保自己有在分享正确的信息。
3)意识干预:在赋权的过程中,需要很明确地告诉被赋权的对象,你所期望的目标是什么,如何衡量成功和失败,以及达成成功的途径或者方法是什么。领导者需要很清晰地告诉团队成员,为了得到更好的成绩,大家需要朝哪个方向去努力;团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并取得成绩的话,就会得到奖励和肯定。通过这样的方式,领导者可以对团队进行有效的激励。告诉他们,什么才是组织想要的,哪些是重点,他们需要如何努力,而不是让他们去做猜谜游戏。就如同芙丽特所讲,people want to contribute, and we need to share with them how to do it.
除此之外,组织内明确的责任范围界定,积极的信念(看到团队成员的优势,甚至是那些他们自己都没有发现的优势,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给到他们成长的机会),加之上述三个关键因素,可以带来较高的工作满意度,也可以带来突出的业绩。这里所说的突出的业绩,指的是你期望组织在某个特定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以上的前提,是员工已经具备了KSA: 知识,技能和能力。这三项是组织需要负责培训员工获取的,而不是期待员工带着这些知识、技能和能力来接受这份工作。
但是赋权存在一个悖论,也即如果存在赋权,则是一定是一方拥有高过一方的权力,可以对另一方进行评判,可以保留一些信息,可以拥有。。。因此,其实权力并无法进行理想意义上的重新分配。那么为了解决这个悖论给赋权带来的挑战,芙丽特提出:
1)continuous interactive influence at all levels;
2) constantly seek and adapt to the law of the situation and functional unity;
3) Remove impediments;
4) Power with and not over;
5) Expect and create the dynamic and dialectic;
6) Norms of respectful reciprocity.
总结来讲,主要有三点:
1)关注人的岗位而不是职位。关注他/她的工作可以为组织带来什么贡献,而不是根据他/她的职位来决定对他/她的态度和评价。
2)领导者需要负责移除障碍,而不是在困难或者问题出现的时候去“处理”员工。往往在发生问题的时候,根源不在于员工,而在于管理的制度或者流程,但是因为制度流程是管理者制定出来的,所以往往管理者会将问题归咎于员工,而看不到自己的问题。这是每个管理者需要提醒自己的。在出现障碍的时候,领导者需要提供资源,移除所有的障碍,为团队成员提供成长的空间和机会。
3)与员工分享权力而不是凌驾于员工之上。
如何去践行赋权呢?建议从四个层次进行:
1)个人层面:个人拥有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吗?如果没有的话,应如何提供相应的培训呢?我们是否可以帮助她们提升自我的效能?
2)中级层面:积极信念,分享信息,分担责任;
3)宏观层面:组织的价值观?企业文化?
4)最实际的层面——虚假赋权:我们努力争取的,是否是组织内真正的赋权?是不是每个人都在自己岗位上做自己份内的事情?公司有没有为不同层级的员工提供工作上的帮助?我们是在关注不同的岗位,还是关注公司的等级制度?我们是在关注自己那块小小的王国,还是在关注培养人才消除障碍?
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应该时时自问这些问题:
1)我们理解为什么我们在做现在的事情吗?我们真正了解整个过程吗?
2)什么是在组织中值得奖励的事情?我们现在奖励的,是真正值得奖励的事情吗?我们有没有在奖励a,而其实是在期待b?
3) 我怎样获得我需要的资源?
4)我的使命,价值观和目标是什么?
5)我们如何才能达成我们的使命,价值和目标?
道德经: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Empowerment——哈佛公开课《领袖心理学》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