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每周500字每天写500字

辩论的悖论

2016-05-04  本文已影响0人  布莱羊

我是一个辩论爱好者。年纪渐长,“辩论”这个词似乎离我越来越远。

记得大学刚入学,便是一番热热闹闹的“新生杯”辩论赛,学校、各学院也都有自己的辩论队与辩论社,所有新生多多少少都参与或旁观过几场。其后几年,无聊之余还会在宣传栏的海报堆里找找感兴趣的辩题,前去围观一下。毕业后似乎便与辩论圈彻底告别了。

近几年电视上鲜见比较正式的辩论节目,以至于工作后很快我都忘了世上还有辩论赛这回事。直到去年在爱奇艺看到《奇葩说》,才又重新唤回了记忆。边看节目边上网查了番资料,才惊悉号称“国辩”的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也已自2013年起无限期停办,原因据说是收视率不足,央视无力维系。或许也正是传统辩论赛的没落,才有了《奇葩说》的异军突起吧。

《奇葩说》的另类风格让我开始以一种旁观者的视角重新审视辩论。于是渐渐发现,辩论其实是一件充满悖论的事。

绝大多数的辩论如同世上其他诸般纷争,归根结底是一场定义之争。两个真诚的理性思考者会在信息交互的过程中,不断认识到自己定义的局限性,从而不断调和,最终达成一致。而辩论打的就是定义的阵地战,不存在真正的妥协。它的作用不是探求真理,只是让观众知道定义的可能。

规则便已决定,他们只能拿着两种定义各执一词,自说自话。而台下诸君,逻辑差者心志不坚随言摇摆,一场比赛下来好似坐一趟过山车,只觉惊心动魄,最终被更为雄辩者说服而五体投地。逻辑强者早早便已看透本质,在定义间略做斟酌,从此再难动摇。

最后,辩论赛只能成为现实生活的一个隐喻,它唯一能告诉我们的,是我们种种纷争的原点。唯有跳出辩论,看到比赛双方受制于规则的无可奈何,我们才能意识到,自己在现实中,站在认知盲点的局限与不自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