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到底什么是“不争”?
昨天下午在篮球场看别人打篮球,四个篮筐四个半场四组人,通过观察发现,有的组玩的很起劲,进攻、防守都比较激烈。有的组却感觉提不起精神,投篮很少有人去防守。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
因为玩累了吗?
后来发现,玩的起劲的那个组有三队人,达到一定的比分,输得一方是要下场的,会换上另一队人。
所以,玩的起劲是因为“竞争”。
说起比赛,近期最受关注的就是AC米兰意甲夺冠和曼城英超夺冠。
米兰时隔十一年再次夺冠,让球迷陷入疯狂;曼城在0-2落后的情况下,5分钟内攻入3球,3-2逆转维持拉,总分以1分的优势击败利物浦卫冕英超冠军,这最后戏剧性的逆转,点燃了球迷内心的激情。
随后因当地球迷疯狂庆祝AC米兰和曼城两队夺冠,米兰和曼彻斯特两大城市爆发了大规模游行,导致多名警务人员和球迷受伤。
体育竞技的竞争让人激情澎湃,赢了疯狂庆祝,输了怨声载道。
回想2008年奥运会,中国女排和刘翔因为未能如期夺冠,成了国人诟病的对象。
很多时候,人们会去质疑:
体育精神到底是什么?
难道就是输赢吗?
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奥林匹克主义的原则”条款中有这样一段话:
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说:
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它生于竞技,却高于竞技。它是更快、更高、更强,也是跨越国家和地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是爱与和平的力量在困难面前的永不屈服。正是奥林匹克精神很好地诠释了体育对于人类的意义,让奥运会成为全球最高荣誉赛事,受到世人的瞩目。
由此可见,体育精神实质根本就没有输赢,可是现在人们更多的是关注输赢。好像没有输赢体育就失去了色彩。
有人会问:你这篇文章的标题不是“不争”吗?为什么总提体育的事情?
因为在大多数人们心中,体育竞技更多意味着“争”与“输赢”,可是纵观其实质,体育也依然没有倡导更多地关注“争”与“输赢”。
可为什么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只想去争个输赢呢?
根本到底是自身狭隘的思维意识,人们过多的相信大自然的法则就是适者生存,只有赢才有希望。
适者生存只不过是自然法则的一个小环节而已,并不是全部,如果你把局部当成全貌,无异于一叶障目。
太多的人只知道“二元对立”,有的只是你输我赢,你死我活的思维方式,而且堂而皇之的把它称为阴阳对立。
可阴阳是对立的吗?
并不是,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所以,对立的思想本身就是误解,那么,“争”也就是错的。
“不争”才是符合规律的。
什么是不争?
无私奉献、不思进取、拱手相让吗?
《道德经》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包容。
不争并不是妥协,而是包容。
你把别人当做对手,你会陷入极端,陷入狭隘。但你以包容的心胸去看待问题,你的格局就被放大了,事物本质也更加清晰,你会发现一切都不一样了。
包容不是你输我赢,也不是我输你赢,更多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双赢”。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因为不占所利,反而这些“利益”不会离你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