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吃喝的讲究文学与美食

食物啊,不消思量自难忘

2017-04-04  本文已影响59人  Susy妞

普鲁斯特曾说,气味以它不可思议的微弱和渺小,为我们撑起了一个恢弘的世界。那么我想食物为了防止这个世界崩塌,也起到了不一般的作用。在这个人人皆吃货的世界里,没有一顿好吃的无法解决的事,如果有,那就两顿。食物承载着我们对于情感的记忆,当我们走过万水千山,胃里的那一处温热记得来时的路。食物寄托着对生活的希望,当我们痛苦潦倒,一口“好吃的”也将暂时拯救被生活踩扁了的灵魂,为生命缓缓注入元气。

当我想起生命中的美食体验,还真的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其实都是再普通不过又不值钱的食物,只不过,它们都记载着生命中某一段时光,牵动着“得之我幸”,甚感活着真好的特殊情结。

作为90年代头出生的孩子,虽然是独生子女,但在那个物质不甚富足的年代,大概也没有什么机会经历奢侈的童年,并没有吃过很特殊食物。唯记得小时候不知过什么节,被姑姑带去家乡的夜市玩,姑姑给我和表弟各要了一碗黑黑的汤。小时候的我品尝了一口后简直惊为天人,在酷热的夏夜,那一口汤凉凉沙沙的又甜而不腻,仿佛把夏日的暑气也带走了,那味道到现在都记得。当十几年后再次品尝到了同样的美食后,我才恍然大悟,那一碗黑黑的汤原来是灰豆,是非常便宜又好吃的街头美食。(兰州特产,西北的孩子都懂)不过,当十几年后我可以随心所欲的品尝时,却不再觉得灰豆有当初那么的美味了。在我眼里也只是普通的街头小吃而已。也许长大了对于味道的要求提高了,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甜味,也许是生活富足了就不再珍视了。

小时候身体不好,有一段时间常常住院。可能为了让久困于医院病床前的我少些痛苦,爸爸常给我买好多零食,零食的味道我也不记得了,唯一记得的只有充满期待的浪味仙蓝色的画着小天使的包装袋。也许是有零食的陪伴,竟然也没觉得生病有多难熬,小孩子很怕的打针输液因天天经历我也能习惯。如今我很少再吃零食,却再没哪种零食得以带来像浪味仙一样的慰藉。想来对于小孩子来说,生活中的所有都不是自己能选择的,偶尔点亮生活的那一口美食就总是记得。

刚上小学时,我是个很节约的孩子,父母给的零花钱也总是存着不知道花在哪里。二年级时,与一个小伙伴结伴回家,出校门走到巷口,她特别自然的走到一个油炸串小摊前,买了一串油炸豆皮。看着豆皮在滋滋作响的油锅里被炸到金黄,然后摊主叔叔在上面刷上一层红红的事先调制好的辣酱,再有心的撒一层白芝麻,看得我口水早就流下来了。于是我也禁不住诱惑,花了两角钱买了一串,一口气吃下去,呼呼烫嘴却又格外好吃。于是从此好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时不时的在放学后去买炸豆皮,每次只买一串,只花2角钱,却吃得心满意足的回家。从无意告诉父母和别人,好像变成了愉悦自己的一个小窃喜。后来,年纪越来越大,朋友越来越多,大家总是在放学后不约而同的奔向巷口的各种小吃摊,不过那个油炸摊总是最受欢迎的一个。直到高中毕业,我们依然保持着谈天说地聊八卦时吃各种炸串的习惯,变成了学业之余最快乐和值得期待的时光。大学毕业几年后回家,我惊异的发现那个油炸摊竟然还坚持摆在原地,算起来也有近20年了,地点没变,叔叔帅气的样子和自若的神态也没有变,看来年长日久的油烟并没有给他留下岁月的痕迹。我没有再吃过,因为知道,那样美味伴随着年少的时光也一同远去了。

我自小起不怎么爱吃肉,但红烧肉是必不能错过的,尤其是三叔做的招牌红烧肉。三叔和奶奶住在一起,从小在奶奶家长大的我和三叔也格外亲,上学后每年过年或假期总要回老家看望奶奶和三叔。三叔经济条件不如我家,十几年一直住在平房,每次都担心不能把我招待好,但亲人之间怎么会计较这些呢。三叔每每提出要在酒楼设宴招待我们,我们总拒绝,于是三叔为了讨我的欢心,得意的拿出自己的独门绝技红烧肉。他在院子里摆出阵仗,生好炉子,架起炒锅,放上自己精心研制的配料和上好的五花肉,开始像大厨那样有板有式地颠勺。那喜气洋洋的劲儿,仿佛比他自己吃到了饕餮大餐还高兴。院子里的猫猫狗狗闻着味早已围成一堆等候着。“出锅了!”三叔神采飞扬,像献宝似的将红烧肉端上了桌。我们孩子们哪里还等得及,顾不得肉还在滋啦滋啦冒油,就将焦糖色的肉块和金黄色的土豆块放进口中。三叔做的红烧肉果然和饭店的都不一样,不知道真是这秘制的配料起了作用呢,还是他得意自信的神态和浮夸又认真的烹饪过程极大提高了我们对红烧肉的期待值?

上大学后,手中有钱了,大学饭菜便宜又多样,从全国各地来的小伙伴们仿佛掉入了美食的天堂。学校在天津,作为近代起就赫赫有名的老码头,天津可以说是早点之魂熠熠闪耀的城市。在学校把天津包括煎饼果子在内的各种早点吃了个够,印象最深刻的最馋的还要属锅巴菜。每每打饭时,就属锅巴菜窗口前排的队最长,师傅也热情手底下速度飞快,先抓上一大把用刀切成柳叶状块的煎饼碎儿(原料以绿豆、小米为主),再浇上用十几种小料制成的卤汁,最后再洒上辣椒油、麻酱、酱豆腐汁、香菜碎就齐活啦。有时我会自创在里面泡上馒头或油条,馒头和油条吸入卤汁,嚼在口中饱满浓郁,在熙熙攘攘的食堂里经常吃的物我两忘,忘记还要赶着去上课这回事。有段时间不吃晚餐减肥,每个饥肠辘辘的晚上就念叨着食堂的锅巴菜,一度成为早起的动力,生怕去晚了就吃不到了。尤其冬天寒冷的早上,吃一碗热气腾腾又饱腹的锅巴菜,胃里熨帖了,感觉一天都很幸福。

大三时,课业忙了起来,为了考证我也不是在自习便每天奔赴在去自习室的路上。自习枯燥,不甚自律的我总忍不住偷懒,觉得坚持独自自习很痛苦。当时最喜欢的食物是地三鲜盖饭,于是便奖励自己如果能坚持认真完成当天的学习目标,就可以买一份地三鲜盖饭。有时经历一下午的学习腹中空空,这时候满怀期待的去食堂或校门外吃一份地三鲜盖饭,真的是说不出的满足和幸福。我对于美食是不挑的,算上食堂还有校门口的小吃街,校内外也得有几十家卖地三鲜盖饭的,我从来都是碰上哪家就是哪家,由此也吃遍了校内外的地三鲜盖饭。学校做小吃的人天南海北,口味真是大相径庭,有油多的油少的,偏辣口的偏咸口的甚至偏甜口的,我都爱吃。现在想想,也许是当时压抑了自己大多数欲望,只有把欲望都诉诸于食欲上,而只有地三鲜这样接地气、淀粉和油含量超标、有些粗糙的食物能满足我一个北方人旺盛的食欲吧。吃的饱饱的那一刻,真是满足到飞起。毕业后很少再吃盖饭,更少吃地三鲜盖饭,每次闻到它的味道,总想起那段独自坚持又分外充实的日子。

工作几年了,也算是尝遍了各种美食。甜品、蛋糕、奶茶、火锅、小龙虾,想吃什么随时可以吃到。各种美食APP、社交网站和电子商务的发达让我们和全世界的美食天涯比邻。阳澄湖大闸蟹、五芳斋粽子、重庆火锅、北极冰虾、日本网红巧克力、意大利的红酒,“想即吃到”成为一件不难办到的事了。各种美食攻略美食秘籍打造出无数的网红食物,只要你想吃,不愁嘴里空着,大数据比你更了解你的胃。就算你不想着吃,APP上的精美图片和各种促销推送都可以活生生为你创造出食欲来。可要问我最喜欢什么食物,我一时想不出来那个“最”,好像都不错,好像都没有非吃什么不可。要问哪一餐饭最难忘,我想到的倒不是食物,而是面面相对与我共享食物的人齐刷刷从脑海里闪过,当初哭着喊着一定要吃的食物反倒随着新陈代谢被抛在脑后了,更谈不上与之相连的某种情结。

食物是有记忆的,生病时端来的一碗粥,醉酒后的一碗酸汤面,年少轻狂时的啤酒烤串,熟悉的味道总会在某个猝不及防的时刻窜到鼻下,勾引着你的胃连同心一起想念回味。

食物是有盼头的,再不堪再绝望的日子里,只要还想着那一口吃的,人生就还是能挺过去。不管不顾一定要吃到的食物,不一定是美味珍馐,却暂时使你逃避了眼前的难。想着还能一饱口腹之欲,就还有一种快乐可享,哪怕是低级的肤浅的庸俗的快乐。

食物是如此傲娇,不消去想,嗅觉和味觉自然的指引着你来到它面前。食物是如此谦逊,都来自大地,经过物理化学的不同作用,竟然能默默使人上瘾。我热爱食物,热爱食物的人应该出不了什么大错,对生命应该是认真的热情的,不至于潦草过一生。我感谢食物,它给我饱腹,赠我欢喜,寄托着做食物的人之感情,记录着品尝食物时光之美好,深感人生啊不枉此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