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街巷》214:五桂桥“任督二脉”
《老成都》(连载)
(作者:冯荣光;摄影: 刘东升、刘柱荣、完 璧; 编辑:完 璧)
【此文作于2010年】
![](https://img.haomeiwen.com/i17851104/b2e0ac36c2d81487.jpg)
几年前,如果坐汽车从成渝高速公路双桥子高架上经过,就会看到成都无缝钢管厂围墙内铁道线上来回奔驰的“SY(上游)ⅹⅹⅹ”号蒸汽机车,“嘁咔嘁咔”喷着粗鲁的黑烟,长长的车皮“哐噹哐嚐”地在轨道上滑行。在干线铁路运输早已进入电气机车时代,这些老式蒸汽火车雄风犹存,蔚成一道别致风景。
成都无缝钢管厂建于1958年,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专业化无缝钢管生产基地,具有炼钢、轧管、无缝钢管深加工、冶金设备制造、耐火材料、粉末冶金等生产加工能力,产品广泛用于石油、地质、煤炭、化工、交通运输、宇航、军工等领域。平炉炼钢车间一字排开的4根烟囱,高75米,十分壮观。上世纪70年代,在成都是仅次于热电厂80米烟囱又一地标建筑,显示出东郊大工业的非凡气质。
1971年夏,成都无缝钢管厂招工组来县上招工,我们公社有两个同班知青同学被推荐进了钢管厂,让众多知青羡慕不已。后来,我们也先先后后地招工回了城,但比起在钢管厂当工人的知青同学总少了几分产业工人的底气。这两个同学后来邀约我到厂里去玩,怀着好奇的心情我们一起在厂区里转了一圈。走在宽敞的厂区大道上,走进高大的车间厂房,你仿佛置身在巨大的音乐厅,在欣赏一曲雄浑的工业交响乐。重金属的碰撞声、汽锤冲压的咚咚声、供热管道咝咝的喷雾声、火车的隆隆声、机床的马达声、切削的尖啸声……那时没有噪声污染的概念,在车间里听不清同学在介绍些什么,只能比手势打“哑语”交流。那4根高大的烟囱冒着红色的、黄色的、赭色的浓烟,炼钢车间弥漫着乳白色的烟雾,各种供热管道冒着大团大团白蒙蒙的蒸汽,炼钢红炉飞溅的钢花,岩浆一样通红的铁水,沸腾、火热,就是当年钢管厂的真实写照,这样的工业风景丝毫不逊色德国鲁尔区著名的克虏伯钢铁企业。
纵贯东郊的铁路专用线穿过蜀都大道双桂路与钢管厂内铁路货运站接轨,经过厂区向东跨过沙河,在杨柳店与成昆铁路沙河堡火车站接轨。东站与钢管厂货站恰似这条铁路专用线上的“任督”二脉,钢管厂是东郊拥有专用铁道和站场为数不多的大型企业之一。
1980年6月“SY(上游)1110”号火车从唐山开进成都无缝钢管厂,这是唐山机车车辆工厂为工矿企业设计制造的1200马力小型蒸汽机车,主要用于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货运周转。1980年后,成都无缝钢管厂跑的都是上游ⅹⅹ编号的蒸汽机车,承担着全厂的铁路运输。“SY(上游)1110”号第二任机车长卢荣忠说,“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物资的运送、周转。”卢师傅每天都要开着1110号火车从八里庄东站将工厂生产所需的生铁、石灰石等原材料运回工厂,再将工厂生产的钢铁产品运到火车东站,在东站编组后通过干线铁路发往全国各地。运输任务十分繁重,火车司机轮流倒班休息,但是“人歇车不歇”,1110号火车25年来从来没有停下过。
![](https://img.haomeiwen.com/i17851104/4136678b75ea5d2b.jpg)
从双桥子到沙河堡要经过双桂路和古雅坡路钢管厂两个平交道口,近十多年来,人与火车争道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上下班高峰时期,进出城形成两股人车混杂的汹涌潮流。对这两个道口,人们总是怀着很复杂的感情。一方面,钢管厂繁忙的铁路运输让人们目睹了一列列“成都造”无缝钢管运往天南海北而为之自豪;另一方面,道口的拥堵和不畅,多少年来又让上班、务工、上学、做买卖的、开车的心中不爽,常常为“堵”平添不少烦恼,可谓爱恨交织啊。
如今,钢管厂已迁往青白江。听不到蒸汽火车的吼叫,通畅了的路口似乎又失去了一道风景。
二环路东二段麻石桥沙河北岸,绿草茵茵,环境优美,是东郊著名的“麻石烟云”工业文明景点。82信箱(成都宏明无线电器材厂)“东调”后遗存下来的工业厂房,如今改建为成都工业文明博物馆,收藏东郊半个世纪工业时代的记忆。在广场一侧,保留着一段82信箱的铁路专用线,铁轨上陈列着一台老式蒸汽机车。这台由铁道部唐山机车厂制造,车头铭牌上标着“SY(上游)1110”号的机车,是成都无缝钢管厂专用机车。1980年6月投入使用,2005年退役,在东郊铁路专用线上跑了25年。黑色的车身,红色的轮箍,虽然风雨侵蚀显出斑斑锈迹,但那雄健的钢铁之躯和粗犷的气质,仍然不失当年叱咤风云的雄风。
(下篇:《昔日热火钢管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