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艺海武侠江湖

《《二十四史》精髓一》

2017-06-15  本文已影响107人  烧火一条柴
《《二十四史》精髓一》

一、《汉书》

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一个人在感到寒冷的时候,他就不会在乎衣服美不美丽,只要能解决温暖就可以了;一个人在感到饥饿的时候,他不会在乎食物可口不可口、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了;当一个人又寒冷又饥饿的时候,他就会不顾及尊严,做出一些不知廉耻的事。

二、《汉书》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俗语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就是这个意思。在这个世界机会总是转瞬即逝,把握先机,出奇制胜才不会受他人牵制。

三、《史记》

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拥有足够多财富的人,他们与人相处都是以财富作为价值与资本。送给别人一般都不精神上的,而是金钱方面的。但是善良有道德的人,对他人都是精神上的鼓励,用言语激励他人。

四、《三国志》

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

大智大慧的人,都具有先见之明,他们往往把危险与灾祸灭杀于萌芽状态,不会让不利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从一开始就会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

五、《后汉书》

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一个人行走于世间,要时刻反省自己。对待问题,就如身临深渊和行走薄冰上一样,时刻充满危机感。这样你做事就会越来越谨慎。

六、《史记》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天下的人来来往往,都是怀着不同的目的,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行事。因为人们都不是食人间烟火的神仙,都得吃饭、穿衣,然这一切都要金钱做基础的。只要有金钱、名利,生活的档次才提得起来。

七、《汉书》

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自古以来就是邪不胜正,仁德者得天下,忤逆者失天下。历朝历代都是兴于仁君,而亡于暴君。以德服天下者,天下人也服他、拥护他。以强权暴政压迫人民,就会激起人民的反抗,进而失去天下。

八、《汉书》

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

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一切的吃喝都离不开它。农业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依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