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记:虽是满纸荒唐言,其实没那么复杂

2018-10-01  本文已影响32人  林慕言

一般认为,中国的古典小说都是反权威的,例如金庸先生就说过:《红楼梦》反对科举功名,反对父母之命的婚姻,颂扬自由恋爱;《水浒传》整本书写的是杀官造反,反抗朝廷;《西游记》最精彩的部分是孙悟空大闹天空,反抗玉皇大帝;《三国演义》的基本主题是“义气”,而不是正统。

其实不然。

《水浒传》中,只有有限的几个人称得上是“英雄”,像鲁智深、武松。他们之中的大多数,或是违法乱纪,或是打家劫舍,或是乱伤人命,无处容身,想着大树底下好乘凉,才去梁山泊入伙,实在称不上英雄好汉。他们不过是为了所谓的“兄弟义气”,曾与地方官员正员交战,但说到反抗朝廷则未必。君不见,忠义堂座次才排定,宋公明已经望招安。

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祖的手掌心,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锐气已经去得差不多了。日后他屈服于现实,一心助唐僧取经以修成正果,一路斩妖除魔,多数时候依靠的是别人的力量。

三国写的是历史故事,是一帮男人争天下、讲义气的故事。魏蜀吴三国的建立,即使说得再冠冕堂皇,实际通通不过是一己私欲的产物。可笑的是,天下三分,最终归晋。

世人将《红楼梦》研究来研究去,至今仍是众说纷纭:封建制度的衰落、科举功名的蔑视、恋爱自由的追求……无论认定哪种主题,都是讴歌不断。

可是人家曹雪芹明明就说得很清楚了,他不过是想“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而已。即使这其中有着他个人的生活经历,辛酸苦楚,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但也不必上升到批判社会制度的高度。

红学家们更是喜欢将男主角贾宝玉捧得高高的,说什么他肯定女性的价值,为女性唱颂歌,是封建社会新人类的觉醒。

其实,大家真的觉得这样的赞美,贾宝玉担当得起吗?

在《红楼梦》中,从头到尾也没有见到贾宝玉如何反对科举功名、反对父母、反对他的生活环境。

他不爱念书,只喜欢诗词歌赋,然而也没有什么出众的地方,虽然有一大班的清客相公吹捧,却被大观园中最有才的林黛玉轻轻易易的揭穿了真面目:“长篇大论,不知说的是些什么。”大观园中作诗作词,他次次敬陪末座。

他从来没有反抗过父母之命,反而惟命是从,怕父母怕得要死。他最怕父亲,父亲的打骂责罚,有理无理,全数照收,不敢吭一声。仗着自己生得好,祖母疼爱他,他就只敢在祖母面前装疯扮傻,他偶尔也在母亲面前撒撒娇,但母亲一生气,他不是不敢做声,就是一溜烟跑了。

他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又说自己是浊物,不仅对待身边的女子友爱,每每也甘心为诸丫鬟充役。可是,他并没有为她们带来好运。金钏因他的轻浮话语带辱而死,晴雯更为他担了虚名含恨而亡,怡红院中的女孩为他受王夫人的谴责不计数。林黛玉为他泪尽而亡,薛宝钗因他结局凄凉,统统没有好下场。

曹雪芹有一句话形容贾宝玉非常贴切:天下无能第一。确实他最是无能,即使惹下天大的乱子,也从没试过自己解决,更没有为因此受到牵连的女孩辩护过一句半句。他不过是把他丰富的感情四处赠予,未曾见过面的女子也能爱屋及乌,用今天的说法,他是中央空调,而他的滥情,并没有为所有女孩带来过实质的帮助。若不是大观园里的姑娘没有机会认识其他男子,他才没有机会得到这么多的爱慕。

失去了家庭庇护的贾宝玉,后来沦落到什么田地大家都清楚,反正绝对不会是高鹗写的那样,大彻大悟,获取功名后撒手为僧。曹雪芹的结局,基本就是贾宝玉的结局。

甚至林黛玉也不知道反抗是何物。她只是依循自己的心做人,孤芳自赏,目下无尘。这种性格自然不讨好,除了外祖母、贾宝玉和紫鹃,她没有得到谁的真情。她自认与贾探春合得来,可惜二人一起长大,贾探春连她的生日都不屑去记。凤姐当面对她热情,背后又是另外一套。本来薛宝钗母女对她是真的好,可是,她们对所有人都很好,包括毫无关系,初次见面的刑岫烟。人人都有,谁还觉得稀罕。后期的林黛玉性格趋向成熟,可是悲剧结局是一早写好了的,死于荣国府衰败之前,也算幸运。

唯一有独立精神的尤三姐,下场惨烈。她性格刚烈,大概是自母亲及姐姐身上见过太多的悲剧,在贾珍贾琏等轻浮浪荡人物面前,变得无耻老辣,使他们不敢加以轻薄,以求自保。她自择夫婿,非柳二郎不嫁,可惜她的出身被人诟病。在爱的人面前,她认为被误解是一种耻辱,于是一言不发,自行了断。白白葬送了本来可以是所有人物之中,最美好的一段姻缘。

书中完美得无可挑剔的人,当是宝钗,即使是放到今日,她的行为也找不出毛病。她圆满世故却不失可爱,满腹经纶也不去随意发表,体贴入微又不高高在上,这样贴心的姐姐,再来一打也不嫌多。她嫁与贾宝玉全不由自主,那个年代,女子的终身大事不由得自己,全凭父母之命,而且若不是薛家落败,她也不至于需要嫁给一个绣花枕头。草包贾宝玉,怎么承受得起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志向。

读到薛宝钗,真会让人眼前一亮,呵,原来,在那时就已经有这种女子了。她圆滑得虚伪?能够令人觉得舒服,有什么虚伪不虚伪的。

曹雪芹没有违背自己的初衷,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他使她们大放异彩。金陵十二钗,个个形象鲜明,深入人心。就算是宁荣二府里上上下下的所有女子,各有各的特征,找不到两个重叠的人物。

《红楼梦》流传至今,历久不衰,原因十分简单,曹雪芹在两百年多前已经说了:市井俗人喜看治理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他写的家庭生活十分有趣,形形色色,五彩缤纷。光是写布料,都有几十种:洋缎、青纱、红绫、茧绸、蝉翼纱、猩猩毡、哆罗呢、洋线番羓丝、片金、妆缎、雀金呢、软烟罗……还有著名的凫靥裘。他也是个美食家,笔下的菜色令人垂涎欲滴:酸笋鸡皮汤、火腿炖肘子、鹿肉、椒油纯齑酱、鸡髓笋、风腌果子狸、酒酿清蒸鸭子、胭脂鹅脯……. 让乡村老妪刘姥姥咋舌的茄鲞,至今无人能够复制。

作为一个曾在温柔富贵乡里醉生梦死的落魄读书人,他的写作愿望很简单: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悦检读,只愿可以使唤人消愁破闷、喷饭供酒。

可惜他已经不会知道,他得到的赞誉比他期待的还要多,喜欢他的人,从他的朝代,一直到今日,已经是两百年五十年过去。他更加不曾想过,两百几年后,他的唯一著作形成了一门研究学问,各式各样不可思议不知所谓的“秘事”被揭露出来,让人惊叹不已:哪里来的满纸荒唐言?仿佛他自己是曹先生再世,说得活灵活现。

若是泉下有知,曹先生会不会叹息:书是好书,唯有后世的读书人,想得太多罢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