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几个关键词说《我和我的祖国》的七个片段
在祖国七十华诞之际,献礼影片《我和我的祖国》汇集七个导演,几十位著名演员,选取祖国七十年发展历程中的七个重要的历史的瞬间,通过个体在祖国重大历史事件中的感受和体会,阐述作为个体与伟大祖国之间关系,感人至深,作为普通观众,观影之后,我用一下几个关键词分别总结评价影片七个片段。
《前夜》-----紧凑
《前夜》反应的是1949年开国大典前夜,升国旗的故事。整个二十分钟左右的片段,时间紧凑,重点写十几个小时发生的事;冲突、事件紧凑:国民党特务的破坏,物资匮乏,技术的落后,各部门之间相互影响等,都围绕着升国旗这一事件有所体现。细节丰富密集:备选的小号手吹奏国歌;老百姓捐赠烟袋锅、长命锁;抢断货的红绸子;男主角的恐高及口音。这些汇集到一起可以说是千头万绪,千难万险,千方百计,最后众志成城万无一失。整个片段拍得紧凑而又完整,忙而不乱,非常振奋人心。
《相遇》--隐忍
《相遇》反映的是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故事。整个故事讲的就是:参与原子弹研制试验的科研工作者,为了祖国隐姓埋,隐忍奋发,而他们的家属也忍受孤独默默守候。片段的基调含蓄、隐忍;主人公高远的性格隐忍;张译的表演也是含蓄、内敛,有相当长的戏份,都是戴着口罩,依靠露出的半张脸表演。看到第一颗原子弹爆发时民众的狂欢热烈,和高远他们的隐忍无声,不得不让人对这些科研工作者肃然起敬。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夺冠》---灵巧
《夺冠》反映的是1984年中国女排夺得三连冠的故事。灵巧这个关键词主要是片段拍摄者给观众的感觉。首先是选取角度的巧:女排夺冠与一个上海弄堂里的小朋友之间,甚至与他的人生产生的巧妙而又有趣的联系。其次是拍摄的细节的抓取也是又灵又巧:弄堂里打克朗棋的小朋友;凳子摞桌子,抬高的电视;花布窗帘;挂在屋顶风干的肉。及生活又有年代感,关键时候还能推进剧情,增加笑点(狗吃肉,窗帘挂在东东背后变超人)。第三,人物个性灵巧,主人公东东能打乒乓、搬电视、调天线、灵活地爬楼、钻窗、上房,活脱脱一个聪明、灵活、能干、能吃苦的小朋友,也与他最后作为乒乓教练夺得冠军的身份相吻合。特别是最后结尾处理更是巧妙:东东爸爸回来后,东东又委屈,又着急,又不能说,只能嚎啕大哭,顾左右而言地说:”我们家的天线太不好了。”观众都不禁莞尔。
《回归》---尊严
《回归》讲述的是1997年香港回归的故事。片段从外交人员,升旗手,香港警察,钟表师傅四个角度,汇集到1997年7月1日0时0秒。外交人员据理力争的那一秒,国旗在那一秒按时升起,香港警察在那一秒换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警徽,普通香港市民也在那一秒看到满天烟花,国家尊严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北京,你好》---温情
《北京,你好》讲述的是2008北京奥运会的故事。这个片段无论人物还是故事情节都非常接地气,在大事件背景下的小人物,尽管普通,平凡,贫嘴又嘚瑟,但却充满温情。看这个片段时,影院里不时传来哄笑声。“好大个巢啊,这得多大一鸟啊”“没事,我管萨马兰奇要。”之类的台词比比皆是,汶川小朋友坏掉的衣服拉链,嘴里啃得萨其马,以及川味极浓的“老子就是要摸哈那个栏杆”既是笑点,又满含温情,让人看了温暖。
《白昼流星》---曲折
《白昼流星》说的是2016年神州飞船返回舱着陆的故事。陈凯歌导演善于拍大山大水大情怀,这个片段既有我国航天事业的壮大,又有贫困地区的扶贫,还有流浪兄弟在一系列事件中的受到的洗礼,视角广阔。但作为普通观众,由于篇幅的限制,会觉得事件之间的联系稍显隐晦曲折,表现不够充分。
《护航》---利落
《护航》说的是2015年纪念抗战70周年阅兵的故事。这个片段是以人物作为主线。整个故事从童年的飞身一跃,少年洗头时看到英雄时的一句“牛掰”,飞行训练时的一句“给我整个八”,干净利落地塑造了一位从小有飞行梦想,长大后苦练技术成为最优秀的女飞行员,在自己愿望和国家需要之间,利落又无悔的选择。人物利落潇洒不矫情,故事主杆清晰利落,拍摄画面干净,叙述利落,点赞。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积沙成堆百川归海,无论多么渺小,我们每个人都是祖国的一份子,祖国的忧愁我们分担,祖国的欢乐大家分享。这就是《我和我的祖国》整体带给我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