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终极武器是“干活”
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问题,就是方法干货太多了,真正原因干活的人太少了。
感觉做什么都有一堆人教,跟网络普及和支付方便有很大关系,好事是让人都有机会学到知识,把厉害的人是技能以更低的成本让更多人获取。坏处是变成产业的之后,味道就开始变了。虽然还是花钱学习,就是有点太多了。多到没人真的做事,都跑去教方法和学干货。
别人我们也不敢说,是不是做付费知识生意也很好区分。
比如,一个人因为职场经验丰富,平时分享一些工作技巧,这个是很正常的也有价值。
一旦变成生意会是什么样,再来看一下,从早期的分享职场经验,变成了制造职场经验,为了分享而写的干货。
这个还算好的,毕竟还是在分享经验。另外一些人,给人的印象是分享职场经验,结果去开培训班教别人写作。
这个会给人一种很怪的感觉,就是不教自己擅长的领域,反而把这个领域当生意。
那到底是职场专家,还是写作专家呢?
就好像我特别擅长弹琴,然后跑去教别人如何炒菜一样?
现在的知识付费市场就是这么魔幻,不是有个段子说,对本职工作不满意,然后想找个副业赚钱。看到广告说写作月入过万,然后就报名参加了。结果进去一看,老师是之前被开除的员工。
两个人都很尴尬,相视一笑默默分别。
现在教你如何做的书,比知识本身的书更多。如何写作、如何读书、如何炒菜、如何做PPT、里面方法、技巧、干货,真的是很用心的在整理了。
但是看完大部分人,还是不会阅读,也写不出东西,这就很怪了,那么多方法怎么解决不了问题。
这个就是要说到今天的重点,个人成长的终极公式=方法+干活+时间。
至少要满足这3点才可能有成果,但大部分人都停留在方法阶段,能行动的很少,能坚持长时间行动的就更少了。
有什么事,是不需要花时间练习,就可以做到的呢?
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干活”,而且是长时间的干活。
就拿写作来说,怎么才能提高写作能力?
可以说出一堆方法,如何起标题,怎么布局,怎么用金句,怎么写主题,怎么结尾等等。
但最终只有一个方法能真正帮助你,就是不断的去写。
我看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谈起写作很少分享方法,讲的最多的就是如何开始写起来。
写作最大的难度,只取决于你能不能坐下来,然后打开电脑开始写,一行,一段,一篇的写下去,然后第二天,第三天继续写下去。这个就是每天最真实的日常行为,要是无法做到,那一切都是白搭。
真正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厉害的,而是那些能坚持到底,每天执行的人。
我有很多次,做在电脑面前脑子里一片空白,都日更了快600天了,还有什么东西可写的。
但没办法只能逼着往下写,有时候想3个主题最后都删掉,实在不知道写什么,就写流水线,今天干了啥,遇到了谁,吃了什么,心情天气如何等等。
写作是思考的展示,都需要冷启动过程,开始的时候没有感觉,一旦启动大脑变热,思维也跟着活络起来,就这样一篇,一篇的写到今天。
开始写的就是垃圾,但偶尔还是能写出几句还不错的内容,慢慢的感觉文章还算完整,慢慢有了逻辑顺序,知道了素材和观点的搭配。
就这样在写作过程慢慢提高,一点点获得自信,作家余华说:“要让你的屁股和椅子建立起深刻的友谊来,要坚持坐下来”。
你说自己写不好,怎么办?
去练习,去看书,看别人怎么写,然后重复这个过程,没有其他方法。
有朋友问,自己也在坚持学习,每天听书,看书,听课,为什么感觉还是没有进步?
遇到问题还是不会分析,思考能力也没有提高。这个就是陷入的学习陷阱,以为只要学就是好的,拼命的听课看书,对比我们的公式发现少了什么。
对,就是少了干活实践,成长是需要学习。但这只是一个因素,还要真正的落地干活,并且少不了时间的沉淀。
想靠一时努力,解决一生的学习问题,这个是妄想,离开时间一切都没有价值。
知道和做到不是一回事,不是今天知道方法了,就等着以后有机会去做了。
这个也是幻想,只是以为自己知道,不然懂那么多方法,怎么还过不好生活。沟通方法,时间管理,自律技巧,情绪管理,什么懂,在实践中都被甩在脑后。
妄图跨越干活就直接获得知识,只有经历干活的过程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也才能明白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什么知识。
说到底,个人成长的终极武器就是“干活”,方法都要排在后面。只要你一直写,过程中需要的方法自然会学会。
学习也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而不是单纯为了知识而学的。
在干活中一次次实践,在使用中打磨知识,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时间价值。
只有长期行动中获得的才是真正属于你的知识。
因为人只能跟自己学习,行动的过程,过去的经验积累,知识都在自学中获得。
个人成长的终极公式=方法+干活+时间。
知道怎么做,还要真的做,并且能长期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