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真的会让人孤独吗?
人生来就是孤独的。

也许今天你读了一本爱新觉罗·溥仪的《我的前半生》,发现身边的人只读过亦舒的《我的前半生》;
也许你今天读完了《史记(全四册)》,发现身边的人只读过《成功原来如此XX(全四册)》;
但是若不是这样,你捧卷的时候,又怎会有如获至宝的感觉。
啊,没人明白诗词歌赋韵律的美,没人明白辛波斯卡和聂鲁达,没人明白食指和顾城,没人明白康德啊。
但是,
书读得越多越明白,
孤独可以不是寂靜的,可以是喧囂之中、无知音。
孤独可以不是潦倒的,可以是名利之中、无真挚。
孤独可以不是严肃的,可以是娱乐之中、无深思。
孤独可以不是沉默的,可以是鼎沸之中、无良知。
你会明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孤独,和你的孤独的內容不同,不一定比你不孤独。
你会明白,为事业拼搏孤独、为学术执着孤独、为家庭付出孤独、为不平心痛孤独,孤独形形色色,挂在每个人脸上的是偶然,心里装着的却是孤独。
很多书,都是从笔者的孤独中来的。
读书,去细味別人笔下的孤独,像泡在笔者放好的温水中一般宁静舒服。
孤独不是用来排解的,不是用来逃避的,孤独的时刻,是用来珍惜的。
书读得越多越明白,人不孤独,难以深刻,难以蜕变,难以无畏。
时间长河,人皆孤独,深浅不同,姿态不同,闭气潜入苦水的时长不一,有的人忍不住上岸了,继续做饮饱吃醉的人,有的人潜而不逃,他们,终究成龙。
孤独,真好。
我不敢让别人知道我读过多少书的。
我自己心里清楚,读过那么多书,我依然这么尖酸,渺小,幼稚,常人有的贪痴恶爱欲嗔我一样不少。只怕人家说,书都念到茅厕板去了吧。
况且,书是著作者的作品,要炫耀也是作者出来炫耀,轮不到读者。读者只是消费者,真正创造价值的是生产者,是劳动者。
以前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了两千本,还没有自己拿的出手的东西,只能用别人的作品装点门面狐假虎威,应该感到羞惭并深刻自省才是,哪来的脸在大庭广众之下炫耀呢?
而且人家这么多书,你看了,就等于欠了前人的债。书读得越多,债就欠得越多。要想还债,就该用同样的方式,写出来文章,把债还了。
喜欢吕秀才的那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