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个疯子一样去全力以赴
重要的不是如何开始,而是如何结束——来自电影《飞鹰艾迪》中的一句话。
这部在国内排片量不足7%的电影着实让我惊艳了一把,初进影院的时候,完全没把那个有点蠢萌的艾迪与王牌特工中的帅酷英国小鲜肉联系在一起,角色反差太大了,上网查了下,才知道竟然是同一个人。
剧情基本遵循了热血运动电影偏爱的轨迹:梦想-坚持-突破-成功。讲述了高台滑雪运动员艾迪在不被世人看好的情况下,一次次突破阻碍,坚持年少时的梦想,终于在冬季奥运会挑战成功,完成了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刷新英国高台跳雪纪录的动人事迹。
不同的是,飞鹰艾迪的梦想更大,起点更低,搏命般的疯狂执着,和对成功定义的突破。
谁也不是天生的“废材”
“艾迪,你不行,你不是参加奥运会的料……”
这句在电影中反复出现的对话,足以让绝大多数梦想者的信心一败涂地,他却反而被催生出一种“我就喜欢证明他们是错的,我必须得这么做……我们从不会被打败”的孤勇。
因为对目标的专注,别人的评价和目光就显得微不足道,也很难影响他的任何决定。
每个人身边都可能有艾迪这样的人,他们不畏常理,兀自坚持,也因此常常被打上“怪人”“疯子”的标签。恰恰也正是这样的人,跨越了常人难以跨越的一步。
而绝大多数普通人在下决定前,都习惯先征询下身边人的意见,甚至是宁愿听从网上陌生人的规劝,也不愿意相信一回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我们的悲哀在于,在目标和可预见的困难面前,一次次用规避风险当作理由,还没开始,就已经在计较失败后的第一万步,为失败铺好退路。
恐惧本身,是不能接受任何失败的可能
电影中的父亲也是最不看好艾迪的人,觉得高台滑雪这项运动在搭上命的同时报酬太低,还不如跟着他当个泥瓦匠合算。
艾迪和父亲之间曾有过这样一段对话,艾迪问:
——“难道你小时候没有梦想吗?”
——“有啊……我的梦想就是当个泥瓦匠。”
我无法不产生巨大的怀疑,他最初的梦,真的是当个泥瓦匠吗?也许可能是建筑师,也有可能是音乐家,还是在日复一日的现实中,被生活硬生生地改造成了泥瓦匠?
有调查曾针对11000名受访者提出询问:是什么阻止了你达成人生目标?
原以为人们会说:时间、金钱、工作、背景、执行力、坚持等。
然而得到最多的答案竟然是:恐惧。
恐惧会让人打从心底生出一种庞大的焦虑感,令人寝食难安,无所依傍,转而选择更简单的人生模式,放弃原有目标。
有多少人还记得自己最初的梦想?又有多少人被可能遭遇的结局吓到放弃?这种恐惧本身,就是一种失败。
想退缩时,不妨找人来推你一把
“你能推我一把吗?帮我推一把……这比我预想得高太多了!”
第一次挑战70米跳台时,看着远处如蚁点般模糊的人影,艾迪紧张地攥住了栏杆,对身后的工作人员这样说。
明知道可能摔断腿摔进棺材,在恐惧伴随着退意滋生前,他选择了让身边的人推他一把……
这世上固然有奇才,但绝大多数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别还是智商,而最大的差别在于坚持。萌生退意并不可耻,关键时刻找人推你一把,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除了对梦想的追寻,电影在很大程度上开启了对成功定义的重新思考。正如艾迪虽然刷新了英国纪录,但在整场比赛中,冠军并不是他,可是到了那个份上,已经没有人再去计较这点了。
生活中也是一样,梦想并不是什么幼稚可笑的事,梦想创业的人不可能都成为扎克·伯格,一心画画的也不会人人皆梵高名留青史。但在实践目标的过程中,汗水是自己的,收获是自己的,成长也是自己的,这些才是最永久坚固的所得。
像个疯子一样去全力以赴,就算梦想还是梦想,那也是属于自己的狂欢。
想起每一次高台跃下时的镜头,那种无限接近天空的欣喜与高空落地的刺激,几乎都能感受到艾迪擂鼓般激烈又彭湃的心跳, 就像站在高台上的就是我们一样。